成书晚于《红楼梦》,最早刻本见于清光绪四年的《儿女英雄传》一书是满族文人文康所著。在这部书中,吸烟已经成了日常之俗。
烟草原产于美洲,于16世纪中期传入我国,至今只有400多年的历史。已发现的我国文献材料中对烟草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人姚旅写于万历末年的《露书》卷十《错篇》:“吕宋国出一草,曰淡巴菰。”“淡巴菰”应是 “tobacoo”的音译,其他的音译还有“淡白果”“丹白桂”等。
在这之前,包括三皇五帝、诸子百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内的中国人,没有一个烟民。无论是“唐宋八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无论是孙武、吴起、张良、诸葛亮,在炮制鸿文巨著、辞赋诗歌,指点作战蓝图的时候,都没有在手指间夹上一支香烟的习惯。李白在不得志时“借酒浇愁”,也不曾“以烟解忧”。
在四大古典名著中,曹操吟哦“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猪八戒好色贪吃,但无吸烟恶习;《水浒传》中众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场面比比皆是,却未见“饭后一支烟”的记载。《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西游记》创作于明代,因此三部书里未出现抽烟的情节并不为奇。
一般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创作于18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期,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成书于此后二三十年间,为高鹗所续。检点全书,与烟有关的情节在前八十回与续书中各有一处。其一,第五十二回,晴雯伤风感冒,久病不愈,于是用鼻烟来治疗:“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嚏喷,就通了关窍。"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其二,第一百零一回,宝玉与宝钗完婚不久,一日清晨,宝玉在痴看宝钗梳头,二人因此受到王熙凤的取笑:“……"成日家一块子在屋里还看不够?也不怕丫头们笑话。"……把个宝钗直臊的满脸通红,又不好听着,又不好说什么……只得搭讪着,自己递了一袋烟。”
在这两处情节中,第一处所涉及的其实是鼻烟,与点燃后吸食的烟草有异。为什么在洋洋大观的八十回文字并未出现吸烟的情节?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解释是,其时烟草已经盛行,但是作为《红楼梦》前八十回创作原型的这些人物均不吸烟,因此曹雪芹并无主观上强加给书中人物吸烟嗜好的必要。
另一种解释是,作为创作原型的这些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居住的地区并无吸烟之俗。还有人提出一种可能,那就是曹氏本人视烟如仇,因此主观上不在书中体现。与前两种解释比起来,这种可能性属于小概率事件。
至于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为什么出现了吸烟的情节,这同样可能与高氏所处的时代吸烟之风已经盛行,或者与高氏的生活经历有关。
关于《红楼梦》一书的成书年代、续书是否为高鹗所作、曹雪芹著《红楼梦》是否依据其在江宁织造府的生活经历而成等问题,在学界一直颇有争议。因此从农史的角度探查烟草在我国的引种史,探查其在江南地区、在高鹗所生活的时代和地区的流布情况,对于澄清这些问题似乎不无佐证的价值。
成书晚于《红楼梦》,最早刻本见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的《儿女英雄传》一书是满族文人文康所著,被认为是反《红楼梦》之作。在这部书中,吸烟已经成了日常之俗。举书中人物,十之八九吸烟,特别是女性人物,几乎人手一支烟袋,起坐不离。这应该是对当时满族贵族妇女吸烟习俗的真实反映。特别有趣的是,书中还有对“资深烟民”师老爷所用烟具和吸烟习惯的一段有趣描写,令人捧腹。
在创作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时,如果不从农史角度对烟草流布情况加以关注,则有可能出现错讹。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创作较严谨、影响较大的作品,大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例如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李自成》《张居正》《金瓯缺》等。
在武侠小说中,不乏用烟草、烟袋作为伤人利器的武学高手,如金庸所著《碧血剑》中的吕七先生、《飞狐外传》中的烟霞散人,梁羽生所著《女帝奇英传》中的程达苏等。关于武学好手用烟袋作为兵器,这倒也并非完全是杜撰。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就曾有记载。
《碧血剑》和《飞狐外传》所设置的背景分别为明末清初和清代乾隆年间,因此从农史的角度来看,这两部书并无错讹之处,只能说是这两位高手得风气之先。而《女帝奇英传》所设置的背景为初唐,程达苏就有穿越之嫌了。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