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随便点燃一支雪茄!除非,你明白:
一个人只有修炼到一定的境界,才能从容控制那支比手指还粗的雪茄。
当一支雪茄找到进入雪茄盒的路时,它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汽车中的劳斯莱斯,是以“手工制作”而闻名的东西。好的雪茄从来都是手工制作的,且从种植烟草开始的170多道工序中,只有一道和金属有关,那就是切割雪茄的雪茄刀。用手工做汽车多少有些不必要的做作,但手工制雪茄却绝对是品质需要。切开一支机制的雪茄,茄衣里的茄心是碎叶做的;但如果你切开一支手制的雪茄,你看到的则是一本书一样的茄心,因为那是由一整张茄叶卷成的。此外,手制雪茄还为它添加了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定语:全世界没有两支完全一样的雪茄。
收藏雪茄的人通常不叫收藏,而叫“养雪茄”。这跟中国人的怡情养性是一个道理。两者的前提是:你不必为钱发愁,也不会挖空心思想着赚更多的钱。
昂贵通常是这样来定义的:买一支雪茄只要人民币300元,但抽一支雪茄则需要你置办一套12万元的器具,最便宜的也要1.5万元。即便这样你还只是个抽雪茄的人而不是养雪茄的人。这就像喜欢红酒的人,家里总有那么一两瓶拿得出手的酒,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酒窖。
雪茄是用来品尝的。雪茄和红酒一样,都是纯天然的制品。每一瓶好的葡萄酒都标有产地、葡萄种类、年份。但并不是每个欧洲人都懂得这些,虽然他们可以每天都喝葡萄酒,就像大多数中国人都喝茶,最起码每天上饭馆的人都喝茶,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苏州的碧螺春和无锡的碧螺春的微妙差别。雪茄也是这样,好的雪茄有品牌、有产地,还有年份。
雪茄有品牌,但不是“古巴”,但人们最常说的还是“古巴雪茄”,似乎“古巴”是雪茄的品牌,而“雪茄”本身也是一种品牌、名牌。抽雪茄就像穿范思哲、圣洛朗、瓦伦蒂诺的衣裳,料子不错,剪裁也很得体,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师设计的名牌。名牌还不能见谁就介绍一句“这是名牌,价值几何”,而要像“1873年的轩尼诗”的故事那样轻描淡写地、娓娓道来地、若无其事如数家珍地说。
比如当有人说“来一支SIKAR”时,你得明白其实他说的就是雪茄,SIKAR是玛雅语,意思就是“吸烟”。然后你来一句“其实美洲的印第安人是最早懂得享受雪茄的民族”。
比如说在享受雪茄的时候,如果有人说“感谢哥伦布”或者“感谢拿破仑”,你就要心照不宣地想到,是哥伦布和他的船员把烟草从美洲大陆带回欧洲的,而雪茄风潮则是在19世纪初半岛战争之后,由西班牙军队退役的英法士兵带到欧洲各地的。
你得明白,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古巴和多米尼加才生产优质的雪茄。牙买加有一百多年的雪茄生产史。几个中美洲国家如墨西哥、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的雪茄传统也是历史悠久。而厄瓜多尔和巴西、印尼的苏门答腊岛,长期以来一直为荷兰、德国和瑞士的雪茄供应商提供烟叶。非洲的喀麦隆则为全世界提供高品质、浓郁的、颜色深的茄衣。你在拿到一盒盒子上面写着“MADE IN HAVANA,CUBA”的雪茄时,应该轻描淡写地说上一句“这是古巴革命前生产的”。
你得明白,大卫·杜夫这个品牌是瑞士的,德国人买了品牌使用权出口烟草,而大卫·杜夫的雪茄用的是多米尼加生产的烟叶。你还得清楚当雪茄上写着“ENVUELTO AMANO”(手工卷制)时,那只意味着雪茄的茄衣是手工卷上去的,而不意味着此雪茄是纯手工制作。当人们说这支雪茄的环径是64时,并不是说周长是64毫米或者厘米或者英寸,而是1英寸......
抽雪茄就像喝纯正的英式下午茶,是个烦琐而严格的仪式。从器具到搭配的茶点到邀请的人物谈论的话题,甚至场所里的洗手间,都有严格的要求。此外,英国女王绝对不会请人喝袋装的立顿红茶,抽雪茄的人也绝不会拿一盒机制的小雪茄说“请你抽雪茄”。
当别人递给你一支雪茄时,你首先得捏一捏茄身,看看茄衣是否干脆了,如果是,则要退回去说“该加湿了”;如果他给你的不是机制雪茄的话,你应该要来雪茄刀,把雪茄的密封端口切掉;如果你不懂得怎么点燃雪茄,就不要急着自己动手,等着别人从雪茄盒里拿出一片香柏木条,点燃后帮你烤一烤茄身,再点燃雪茄......
请不要随便点燃一支雪茄!除非,你已经准备好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享受。记住:抽得少一些,但抽得久一点,把它变成一种仪式,一种哲学。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