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村井兄弟商会社出品的烟画《卖硬面饽饽》
清末举人夏仁虎所作的《旧京秋词》中有一首描写老北京的小贩叫卖硬面饽饽的诗:“可怜三十六饽饽,露重风凄唤奈何。何处推窗呼买取?夜长料得女红多。”
作者在解释这首诗时说:第一句是借用姜西溟取笑他的朋友贪食的诗句,其中暗喻硬面饽饽好吃,人们多喜食之;第二句描写了卖饽饽的小贩的凄苦,他们常于夜深人静之时,走街串巷,低声吆喝,“声最凄婉”;第三句写出了老北京的特点,即窗户临街的多,买硬面饽饽时都不用出门,推开窗户就能交易了;第四句说明购买者多是在灯下熬夜做活儿的家庭妇女。
何谓硬面饽饽?饽饽,原是满语,是面馍的意思。清兵入关之后,饽饽一词也就传了进来。硬面饽饽类似北方的馒头,但又有所不同。硬面饽饽的面和得比较硬,蒸熟之后还要放入炉中烤,烤得皮儿又薄又脆,吃起来很香,不仅寻常百姓喜爱,王府宫掖之人也不例外。清代宫廷里还专设有饽饽房,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二年正月正式设置内、外两大饽饽房,分别制作“每日帝后早、晚膳用的各种饽饽”,而且负责“管理备办饽饽桌张”。
饽饽种类繁多,清史专家于善浦编著的《清东陵大观》中记载,帝后大祭时,除去各种蛋品、干果之外,饽饽桌上有如下品种:鱼儿饽饽、江米糕、黄米糕、豇豆条、寸麻花、鸡蛋印子、鸡蛋鲁酥、七星饼、梅花酥、薄烧饼、炸高丽饽饽、红馅擀皮、黄馅擀皮、大麻花、奶干糕、白薄烧饼、果馅厚酥饽饽、芝麻烧饼、糊涂饽饽、匙子饽饽、山梨面糕、英萼面糕、白奶子糕、菊花饽饽……由此可见,饽饽包括糕点、炸食等,硬面饽饽是其中之一。
日本村井兄弟商会社1904年出品的烟画《卖硬面饽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清末小贩在街头卖硬面饽饽的情景:小贩头顶一个簸箕,里面放有硬面饽饽、烧饼、麻花、发糕等多种面食,两个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来到小贩跟前,买的正是硬面饽饽。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