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整理书架,竟从中翻出一摞烟标。我一张张翻开,如同揭开一张张彩色的旧挂历;摊开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使我不禁回忆起收藏烟标的那些岁月来。
我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一开始我不抽烟,当然也不收藏烟标。但在同办公室李老师的影响下,我慢慢学会了抽烟。那时我集邮,可集邮需要钱,买一本年票得花上我一个月的工资。像我这样在乡下教书的集邮爱好者,很难收集到有价值的邮票。同事温炜和我岁数差不多,他办公桌上时常会有几个烟盒。有时,我们一起抽烟,也品评烟盒上的风景。慢慢地,我俩开始有意地收集烟盒。
当时,外省的烟卖得不多,我俩也很少有机会到省外出差,所以收藏的烟标大都是省内的。硬盒的不好收藏,我们就集软包装的;没钱买高档烟,所以收藏的烟标以中、低档烟为主。
在收藏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烟标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比如,河南洛阳卷烟厂出品的“洛烟”烟标,主图就是洛阳牡丹。邓州卷烟厂出品的“邓州”烟标上,有当地名胜福胜寺塔的图案。我和温炜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烟标了解到许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有时遇到好看的烟标,但烟很贵,我们就合买一盒,烟分着抽。看到一种没见过的烟,才卖5毛钱一盒,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多买几盒。有时走在路上,只要发现地上有被丢弃的不同寻常的空烟盒,我们就像得了宝贝似的赶紧捡起来,收拾干净带回家。1995年,我去北京参加笔会,特意买了“香山”和“八达岭”卷烟,回来后给了温炜一些。温炜差回来,也送过我天津的“墨菊”和陕西的“金丝猴”。
后来,随着卷烟品牌不断整合,烟的种类少了许多,加上结婚后,妻子开始对我抽烟严加控制,我收藏烟标的兴趣慢慢变淡了。不过,现在看看过去收藏的烟标,回想一下那快乐而简单的青春岁月,还是非常幸福的。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