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遇上一个好师傅是一生的幸福,遇上一个好徒弟也是幸运。
在我们一生中,遇到的老师很多,但是好老师却很难遇到。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往往就是一个老师的一句话,就让我们受益终生。何永秋无疑是幸运的,在刚踏入职场的时候便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不仅传承曾建军的专业知识的衣钵,而且从他身上学到做人的大智慧,在人生态度和治学方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曾建军也是幸运的,带了何永秋这个徒弟,能把他多年积攒的满腹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并在全国烟草行业QC课题发布会上发扬光大。
曾建军是临武县专卖局城关烟草站的一名烟叶培植员,94年投身烟草行业,至今已有20载,他几易岗位,不管是送货员还是烟叶技术员,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湖南人的话说,他是“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何永秋是2012年新进大学生,学烟草专业的研究生,是公司重点培养对象。当时局里决定让曾建军与何永秋结成师徒关系,曾建军欣然同意,一方面他感到很高兴,有了一个好帮手,另一方面他又倍感压力,何永秋是烟草专业的研究生,而他只是个半路出家的大专生,他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一个好师傅。既然接下这个任务,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他比以前更加好学。白天,他在烟田里仔细察看烟株长势,与烟农交流经验,跟烟农取经,在实践中汲取真知。晚上,他挑灯夜读,研习了大量关于烟叶栽培、病虫害防治、水肥运作、烟叶成熟度等方面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常常废寝忘食。他觉得自己要有真才实学,底气才能十足,只有不断地学习,思想才不会落伍,知识才不会陈旧,教学才不会固化。师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他吃得苦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徒弟,何永秋进步神速,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2013年初,临武县局成立金叶烘烤QC小组,开展了题为《降低烟叶烘烤成本费用》的QC活动,旨在解决烟叶烘烤难题,降低生产成本,帮助烟农增收节支。重担落在了曾建军师徒身上,初次调查现状,“烤烟产量连年滑坡,烟农种烟积极性低,烟草经济效益差,烘烤人工成本过高”的难题就给了曾建军当头一棒。经过不断的考察走访和分析,曾建军得出结论:要减工降本,必须从烟叶生长抓起。从烟叶移栽阶段起,他就带着何永秋下乡走访烟农,每次到烟田、到农家,他总是为烟农排忧解难,讲解烤烟栽植技术常识,帮助烟农解决生产中的困难。为了让广大烟农更容易理解接受先进技术,用方言把烟叶生产技术要领通过现场培训,实地指导传授给烟农,通过推广普及种植技术,拉近与烟农之间的距离。
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曾建军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但是他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覇得蛮就是越是逆境的时候,越需要坚持。在移栽过程中,让他没少犯难。部分烟农都喜欢按过往的老经验办事,他们在移栽时按照30厘米的株距种植烟叶,这样可以多种点,曾建军苦口婆心地告诉烟农:“最科学的株距是50厘米,因为烟叶的生长很需要阳光,30厘米的株距太密,部分烟叶就没法吸收充足的阳光,限制其生长。”最开始烟农们不能理解,曾建军没有气馁,耐心细致地向烟农从经济利益角度循循善诱,告诉烟农适当的株距能保证烟叶的良好生长,只要烟叶质量高,烤出来的烟叶质量就上去了,收入自然高了。功夫不负苦心人,烟农终于接受了他的建议。打顶时,烟农的固执再次爆发,曾建军只能进行新一轮的沟通:“新长出来的花蕾是最需要营养的,如果不及时除去,它就会抢走上部烟叶的营养,严重影响烟叶的产质。”他带着何永秋窝在田间,细心指导烟农割除多余的花蕾,并采用“少吃多餐”、淡施肥料的方法确保了烟苗的长势。在他的指导下,当年烟叶大丰收,产值同比增加20%,质量明显提高了。
烘烤阶段是决定烤烟质量的关键阶段,也是QC课题的重中之重,可是他们的经费很有限,烘烤方法还在试验阶段,一房烟如果考坏了损失高达高达一万多元。曾建军并没有被吓倒,他又发挥了他不怕死的精神,研究了三套方案作为备用,随时观测烤烟情况,在指标发生变化时立即启用相应的方案。烤一房烟需要6至7天,他就死死地守住烘烤烤房,盯着烤房湿度、温度和烟叶的变化,有时候饭都忘了吃。有一次他在烟农家指导完工作准备回烟站,当时已经在下暴雨了,烟农留他在家里吃完饭再走,他惦记着烤房,婉言谢绝了烟农的好意,骑着摩托车冒雨往回赶,到烟站时浑身已经湿透,他也顾不上擦一把就去看烤房了,大家都笑他要烟不要命。
在他们的努力下,QC项目《降低密集烤房烟叶烘烤成本费用》获得了巨大成功,烟叶烘烤成本得到极大降低,烟叶烘烤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每公斤干烟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42元,荣获2013年度湖南省烟草商业系统QC成果发布会一等奖,全国烟草商业系统第二十五届QC成功发布会一等奖。他指导的烟农的收入提高了20%,其他的种烟户于是纷纷来学习,他都来者不拒,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烟农。烟农亲切地称呼他耐得烦的曾师傅,有什么问题总是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他,他没有埋怨,耐心地给烟农排忧解难,电话里解决不了问题,就赶到现场进行处理补救。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凛冽,无论是近还是远,只要烟农需要,再苦再累他都会上门帮助指导。
当QC课题小组去北京参赛时,他把这个难得的机会给了何永秋,他觉得何永秋的表达能力更好,更适合。很多人打趣他说:“徒弟已经超越师傅啦。”他说:“很多师傅都喜欢在教徒弟的时候留一手,但是我不这么认为,作为一位师傅,能带出一名优秀的徒弟时,就仿佛自己收获了很多的果实。哪天你感受到他的价值了,你就会感觉到教他是一种幸运,而他亦会觉得遇上你是一种幸福。”
这就是好师傅曾建军,他的足迹踏遍了临武山水,金色的烟叶衬托着黝黑的脸庞,宽阔的胸膛里跳动的是一颗孜孜不倦、刻苦专研、心系烟农、爱护徒弟、毫无保留、无私奉献的心。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