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秋天,从贵州水城县城出发,在盘山公路上驱车一个多小时后,烟草在线一行终于来到了水城县阿戛镇群福村,在群福文化广场门口下车后,进入广场,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朝我们走了过来,皮肤黝黑,身材瘦削,这就是贵州省烟草公司派驻水城县阿戛镇群福村第一驻村书记王旭。王旭带我们参观了群福文化广场,以及烟草公司帮扶的延伸产业链条中的食用菌产业园。
左一为王旭
王旭是群福村第三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前面还有两任,王旭介绍道:“第一任叫方腾,驻村期间获得过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第二任由于身体原因只驻村了半年时间,现在是市烟草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然后第三任就是我,我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到烟草公司技术中心上班,在公司待了一年就去村里面工作,到现在已经有四年多了。”
走出象牙塔 到扶贫基层锤炼自己
与许多毕业就留在城市的大学生不同,走出校园不久王旭就投身农村基层的扶贫工作。对参与扶贫王旭感受颇深:“第一个感受是,这份工作对我自己是历练,一种真实的锤炼。因为读书时间比较长,很多东西在学校学不到,就连大学里的老师也没有经历过。到了农村之后,各方面的东西都有比较深的体验,所以这份工作是对自己的锤炼,是身体的锤炼,也是思想、意志的锤炼。”
王旭走村串户了解扶贫情况
谈到烟草帮扶群福村之后的变化,王旭感受颇深。“这几年经济的发展,村子的外貌,村民的面貌,确实比以前好得太多了。”2018年,王旭来到群福村,当时群福村只有2000多亩烤烟。贵州省烟草公司结对帮扶,给予了群福村各个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在烤烟产业方面,不断增加设施设备建设。到今年,烤烟种植面积已达到3420亩,增加了一大半。同时,烟叶产量更主要体现在高质量发展上面,以前这里上等烟比例只占50%左右,现在群福村的上等烟占到了65%左右,农民的收入直接从以前每户5.8万元到现在的每户超过10万元,农民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利益,日子好过了,帮扶的效果十分明显。
王旭在烟农家中检查烟叶
除了烤烟产业的帮扶,贵州省烟草公司还依托烤烟产业,帮助群福村发展食用菌等延伸产业,建设了食用菌产业园。王旭表示这些产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当地的农户就近务工。因为以前村里多是老年人、留守儿童,现在渐渐地年轻人愿意留下了,因为家门口就有就业的机会,在这里的收入不比在外面的打工的差,平均每个人每个月大概30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照顾家庭、陪伴孩子成长,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成留守儿童,对孩子的童年成长是一大缺失。这几年,年轻人回来之后,白天在工厂上班,下班回去跟孩子享受亲子时光,孩子都变得活泼得多,也开朗得多了。在群福村变化中,王旭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村民在食用菌产业园就近务工
组织抗击疫情 他也走在最前方
2020年初,湖北省武汉市爆发的新冠病毒肺炎波及全国,群福村虽然地处贵州山区深处,同样深受影响。大灾面前,人人坐立不安,王旭身为贵州省烟草公司派驻水城县阿戛镇群福村第一书记,更是如坐针毡,因为肩上不仅扛着全村5476人的生命安全责任,还担着烟草行业帮扶基层的使命。
王旭在防疫最前线
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王旭放弃春节休假,立即组织群福村支两委和所有驻村人员,组成一支疫情阻击突击队,在群福村不留死角地开展全面排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格落实“疫情阻击十条措施”。他们不分白天黑夜,深入每一户村民家中,排查统计所有人员近期活动范围和接触人员,彻底摸清群福村疫情现状。经过2天紧锣密鼓的摸排,共查出36人外出返乡务工村民,其中从湖北返乡村民5人,并立即对外出返乡人员展开了体温、心率、呼吸等身体健康指标定时监测,24小时稳控重点人员,确保其单独居家隔离,不出家门一步。在村干部真诚地解释劝导下,所有外出返乡的村民无一人不全力配合,全部服从安排,单独在家中隔离观察。群福村外防疫情输入工作切实不留死角得到了落实。
王旭给车辆消毒
将全村疫情现状彻底排查清楚后,王旭没有休息半分钟,又立即组织人员在群福村两个交通要道路口,设立疫情检测点,严格对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劝导、消毒、检测体温、详细登记。天气严寒,村民还自发组织向疫情检测点送来煤炭、柴火;就餐不方便,村民主动向疫情检测点送来方便面、土豆等生活物资。随着全县各检测点的设立,社会各界人士相继加入到支持检测点的工作中,捐赠矿泉水、八宝粥、方便面、药品、防护等物资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而当地村民的流动越来越少,都担心给工作人员增加负担,平常走村窜寨如车水马龙,那时的通村路上却寂静无声,一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画面在群福村前所未有的形成。
家人的支持 是自己最大的精神后盾
通过了解才知道,王旭一家人都不简单。他们都是扶贫工作一线的工作者:王旭的父亲退休大概七、八年了,退休之前也是一名驻村扶贫干部。仿佛是使命从父亲传递给了他这一代一样,不仅他自己,王旭的爱人毕业后也参与到了扶贫工作中,在水城县扶贫局工作。
毕业后家里要求王旭回来,王旭就到了烟草公司上班,一年多时间,就接手了驻村帮扶的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年。王旭已结婚有两个小孩,大的三岁,小的一岁,平时都是父亲帮忙带。父亲退休后,就退居后方帮助照顾家庭,全力支持他的事业,让他工作没有后顾之忧。现在孩子喜欢吃什么自己都不知道,生病去医院,打疫苗都是父亲带着去。
“我感觉很对不起家人,我常常觉得压制不住的歉疚。我最感谢的是我的父亲,父亲退休之前也是一个驻村扶贫干部,他能理解我的难处,对我非常支持,又让我很欣慰。”妻子对他的工作也很能体谅,有时候打电话信号不好说不了几句话,或者是忙的时候二三十天回不了一趟家,他们也不埋怨。“春节前我在家里面陪家人和孩子最长的一段时间就是我去看望老丈人,回来之后隔离的那14天,那是我在家里面陪家人最长的那14天,除了那次去年基本上没回家。”王旭说道。
“我父亲很伟大,我只是个普通人,我只是履行了一个干部,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这是采访结束前王旭对我们说的话。言语朴实,却很坚定。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一个个扶贫产业遍地开花,绝不是敲敲锣、打打鼓就能完成的,每一个脱贫摘帽的背后都是一位位扶贫干部甚至是一个个扶贫家庭的贡献。他们以永不放弃的精神状态和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勇做“急先锋”,善于激发群众脱贫的斗志,在基层的大舞台上,扶贫干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