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频道 > 正文

铺就产业致富路

--贵州省局(公司)以高质量产业帮扶水城整县脱贫纪实
2019年08月15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吴清海
A+ A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

  在贵州省深度贫困县——水城,其结对帮扶单位——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坚持依托烤烟产业,高质量推进结对帮扶整县脱贫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扎实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道路。

  依托烟叶主业:“把调整的计划全部给贫困户”

  同去年一样,家住水城县阿戛镇齐心村的农户朱廷书今年继续种植烤烟。

  “去年我种烟收入接近14万元,终于脱贫了。”朱廷书说。戴了多年贫困户帽子的朱廷书,终于可以沿着致富的道路大踏步前进。

  像朱廷书这样的贫困户,自贵州省局(公司)2017年3月结对帮扶水城以来,有2751户10493人。

  自从接到结对帮扶水城县脱贫攻坚的任务,贵州省局(公司)就在思考如何发展水城的产业,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为此,贵州省局(公司)在全省种烟规模不断缩减的情况下,将种植计划向水城县适当倾斜。

  “我们调整的每一亩计划,全部投给了贫困户。”六盘水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副经理,在水城县挂职常务副县长的贺方云强调道。

  种植计划的倾斜,受益的不仅是种烟贫困户,其他贫困户在烟农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下,通过打工等方式参与烤烟种植,同样受益匪浅。

  水城县猴场乡黄果树村村民杨文桥是长期在烤烟基地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仔细算过账,从育苗到移栽、田管、烘烤,每一季烤烟忙活下来,每名雇工都有上万元的收入。

  “现在我一个人在家带两个小孩,出不了远门打工,家里十来亩地租给其他村民种烤烟,每年每亩租金500块钱,我在烤烟基地务工一天100块钱,家里的日常开支不成问题。”杨文桥说。

  为水城选择烤烟产业,将烤烟计划向贫困户倾斜,并不是贵州省局(公司)的“一厢情愿”,而是基于客观实际做出的正确选择。

  水城是传统的烤烟种植区,且是优质烤烟种植区,其生产的烤烟深受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青睐。有基础、有技术、有烟农、有市场——烤烟产业在水城的发展前景良好。

  将烤烟产业作为扶贫主产业之后,贵州省局(公司)注重推动它实现高质量发展,使其更加具备竞争力。

  贵州省局(公司)将水城列为第一批现代烟草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县,按照“规模布局连片种植、专业分工集约经营、科技支撑绿色发展”的思路,兴建生物防治中心和有机肥加工厂,建设生物质燃料烤房,大力推动烟叶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了烟叶质量,增加了烟农收入,不仅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更吸引了一批年轻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选择多元产业:“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

  烤烟是一个既需要资金又需要技术的产业,由于各种原因,仅能够覆盖一部分贫困户。

  “我们一直在研究,能不能再培养一个产业,让贫困户有更多的选择。”六盘水市局(公司)局长、经理蒋诗栋说。

  对于新产业的选择,贵州省局(公司)慎之又慎,既要符合水城县的地理、气候实际,又要解决技术、市场等难题。经过不断的摸索,最终他们将目光聚集到食用菌产业上。

  “食用菌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品。水城也有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先天优势,凉爽的气候条件使其在5月至10月期间也能种植食用菌,而这段时间国内很多地方是无法生产的。”阿戛镇党委书记范伦介绍。

  2018年,在贵州省局(公司)的“牵线搭桥”下,水城县引进企业与政府、合作社合作,融资2805万元建成群福食用菌生态产业示范园,建起食用菌菌包加工厂。项目于2018年7月份建成投产,年产菌包量可达1000万包,可常年提供400个就业岗位,示范园的菌包主要供应水城县各烤烟育苗工场以及营盘乡的食用菌种植项目。

  7月15日,记者来到阿戛镇嘎啦田育苗工场,一个个大棚并肩而立,一片片食用菌越冒越大,一车车蘑菇运往市场,收获的喜悦写在了菇农的一张张笑脸上。

  看着色泽可人的鲜菇,在此忙碌的村民喜上眉梢。剪摘鲜菇、装车、运送市场,这些随处可见的忙碌身影,给原本地处边远地区的阿戛镇,带来了一场山乡巨变。

  “家里就我一人能出来打工,幸亏有了蘑菇大棚,我可以就近工作,每天也有接近100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就有着落了。”阿戛镇盐井村贫困户余小兰告诉记者。

  为了发展好食用菌产业,使其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贵州省局(公司)在政府的帮助下确立了“政府+烟草公司+龙头企业+烟农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种植模式和“贫困农户+烟农合作社+村委会”的利益联结机制。

  其中,烟草捐赠资金由阿戛镇和相关村委会补贴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阿戛镇委托米箩合力烤烟综合服务烟农合作社统一组织种植、管理、实施,龙头企业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及保底回收所种植的食用菌。项目所产生的利润按照村委会5%、合作社25%、建档立卡贫困农户70%的比例进行分配,补贴资金不进行分配,滚存使用。

  “食用菌产业就跟烟叶一样,采取的也是订单农业生产机制,有效解决了技术、市场难题。下一步,我们将试点扩大规模,让食用菌产业覆盖更多贫困农户。”蒋诗栋说。

  实现融合发展:“把资源要素充分利用起来”

  烤烟产业、食用菌产业,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两个产业,在水城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深入水城县,记者发现,食用菌生长在育苗大棚里,这些大棚既育烟苗也培养食用菌,分时利用;菌棒加工厂旁边建起了有机肥加工厂,采菌后剩余的菌渣直接被加工成有机肥,施用到了烟田里……

  贺方云告诉记者,两大产业正形成“聚焦脱贫攻坚、循环利用资源、全面融合发展”的良好趋势,形成两条循环链条。

  一条是生产原料的循环利用:烤烟产生的大量废弃烟秆可作为食用菌生产原料制作菌包,而在完成发菌生长期后,废弃菌包经过专门清洁后可用于制作有机肥,投入烤烟生产。

  另一条是生产场地的循环利用:大棚除了育烟苗外,可种植食用菌,还可以育辣椒、西红柿等;而闲置时间长、闲置量大的烟田则用于种植冬季蔬菜等;烤房闲置期用于加工菊花、制作花茶等。

  “我们往年都是种烤烟的时候回来,烤烟收了又出去打工。今年可以直接在家门口工作,忙完烤烟忙菌子,还可以照顾家,养猪养牛,空闲时还能在地里种点别的。”群福村村民张万芬说。

  2018年,水城全县有12万平方米育苗大棚、3600间烤房,闲置时节能分别实现100%、50%的综合利用。在闲置季节种植蔬菜、食用菌创收,实现472户502人务工增收606万元,其中贫困户54户66人收入68万元。

  扶贫要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产业的长效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素质水平。水城县利用去年投入建设的富民学校党建中心和培训中心平台,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加强贫困农户对党的感恩教育和烤烟、食用菌等的技术培训,让贫困农户自强自立、勤劳致富。今年以来,已开展政策解读、烟地深翻、烤烟育苗、机耕起垄、食用菌种植等20多期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

  有了烤烟和食用菌这两个高质量产业的良好示范,贵州省局(公司)在整县帮扶水城脱贫攻坚工作中探索出了富有成效的、可复制的新模式,水城县的脱贫攻坚路线越来越清晰,离脱贫目标也越来越近。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