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频道 > 正文

云南临沧:拉祜山寨话烟草

有烟技员在烟农种烟不发愁
2017年03月07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苏倩
A+ A

  烟草在线专稿

  写在前面

  为烟农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帮助烟农解决烤烟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是烤烟生产技术员工作的努力方向。

  多年来,云南省临沧市烟草始终坚持“服务为本、助农致富、同心所向,互惠共赢”的发展理念,把稳步提高烟农收入作为烟叶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想烟农之所想、急烟农之所急、做烟农之所盼、成烟农之所愿,保持广大烟农积极性,推动烟叶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17年2月23日,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有幸跟随烟草在线的主编和记者一行,前往临沧市临翔区南美、章驮乡进行采访。“在种烟的过程中,您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烟站的人是如何帮您解决的?”“现在烟农最迫切的服务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听听发生在烟农和烟技员之间的那些事。

  (一)

  28岁的罗拉妥是临翔区南美乡南美村少数会说汉语的拉祜族烟农之一。说起种烟遇到的困难,开始还有点紧张的罗拉妥慢慢打开了话匣子。罗拉妥回忆,2016年,他将家里的5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烤烟。四月底,烟株本应长势整齐,可那天,他施过肥后,照例去烟田里转,却发现正处于生长期的烟苗有近300多株倒伏在地。“当时还是很担心呢嘛,我发现烟苗不对劲儿,但又不知道是咋回事”罗拉妥告诉记者,情急之下他立即拨通了烟站副站长陈光恒的电话。陈光恒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罗拉妥家,通过一步步耐心地询问罗拉妥栽烟的过程,才知道是罗拉妥不小心把肥料施多,导致烟苗烧焉了。“最后还是陈副站长亲自手把手地教我施肥,把焉了的烟苗拔掉重新补栽上…”罗拉妥说着用手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其实像罗拉妥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2016年,临翔区调整烟叶种植品种,多数拉祜族烟农不会说汉话,而懂拉祜族语言的技术员有限,由于语言沟通不顺畅,像罗拉妥这样没有掌握好肥料用量,导致烤烟移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有发生。后来,烟站制作出标有统一高度的矿泉水瓶,通过这种简单的易学易操作的方法,教给拉祜族烟农每一株烟的施肥用量,让他们的烟叶长得更好。“烟草人对我们的帮助真是说不完。”在交流中,罗拉妥又提起了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去年9月份,由于他听不懂那些外聘烘烤师傅的方言,沟通出现障碍,导致烟叶采收过量,原先的烤房容纳不下多采的烟叶。本来只能采110竿,罗拉妥采了170竿,多采了60竿。“如果烟叶没有及时烘烤,一两天就烂了,辛苦忙活大半年就白种啦!”罗拉妥说,后来幸亏联系到技术员,连夜把他多采的烟叶(在全乡范围内)调剂到其他烤房进行烘烤,才为他避免了2400元的经济损失。

  据随行的临翔分公司生产科科长杨亚双介绍,南美乡去年通过聘请保山、德宏等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技术能人,为拉祜族烟农提供专业化的烘烤和分级服务,大大提高了烟叶的纯度和效益。据统计,南美乡2016年收购的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在临翔区名列前茅。

  “您去年种烟收入怎么样?”当被问起烤烟带来的收入变化时,罗拉妥掰起手指给记者算了笔账。“种烤烟比以前种玉米、水稻增收三四倍呢,如今烤烟年收入19000多元,而过去种油菜、茶叶,再加上务工,一年最多也就赚5000到8000元。”尝到种烟甜头的罗拉妥告诉记者,他从2009年开始种烟以来,买了摩托车、拖拉机,盖起了120㎡的新房子,还把家里的贷款都还清了。问起今后的打算,罗拉妥兴奋地说“我还想多种几亩烟,明年买一辆小轿车!” 

  (二)

  林金富是来自临翔区博尚镇勐托村的一名烤烟生产技术员,2009年作为技术交流人才被分派到南美乡,负责指导拉祜族烟农的烟叶烘烤工作。多年的朝夕相处使他和烟农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记者问到如果烟农有问题找到他,是否会第一时间赶过去时,林金富坚定地点点头“会的!”林金富向记者说道,2016年8月,晚上11点半左右,劳累了一天的他躺在床上快睡着了,忽然被一阵手机铃声吵醒,电话是政府荒田山烤房群的烟农打来的,说是有座烤房的循环风机不转了,估计是坏了。“当时烤房内的烟叶正是升温排湿变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循环风机坏了,烟农肯定很着急。”林金富告诉记者,挂了电话后,他立即骑上摩托车赶往距离他住处3公里的烘烤点。经过仔细检查,才发现原来是电机短路。确定故障原因以后,他配合烤房业主重新更换了一台,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可能的避免了烟农的经济损失。

  林金富还向记者介绍,除了循坏风机,烤房里的自控仪也是最容易发生故障的机件,自从8月进入烘烤季以来,他白天、晚上都穿梭在烟站、烟田和烘烤点,讲解烘烤技术,查看烟叶烘烤情况,及时解决烘烤中出现的问题,帮助烟农(烤房业主)排除烤房机件故障,七十多天下来,像这样修修换换的事情大概有10到20多次,他电工、管工、仪表修理都会一点,村民们都亲切地唤他林“师傅”。“像林师傅这样的当地技术员,咱们烟站一共有多少个呢?”“章驮烟站技术员有29个,南美收购点有6个。总结下来,我们的技术员一要懂烤烟育苗技术,二要懂烤烟种植技术,三要懂烘烤技术,四还要会当电工、搬运工,简直是全能技术人才。”章驮烟站站长万树涛笑着补充道。

  (三)

  黄凤菊是临翔区章驮乡勐旺村的一名烟农,她告诉记者,去年栽烟的时候,最需要技术员帮解决的就是引水问题。2016年4月,由于雨水过多引起山体滑坡,导致村里的主沟渠断了,坍塌面积在20米左右,黄凤菊发现后第一时间反映给片区烟技员俸军斌,俸军斌又反映到烟站,烟站再反映到公司,最后在政府和烟草等多个部门的齐力配合下,疏通了沟渠,保证了4个队、包括黄凤菊在内的100多户烟农的烤烟移栽用水。据章驮烟站副站长康泽维介绍,当地夏季雨水丰富,冬春少雨多旱,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工程性缺水比较严重,有的村缺水面积达到500—600亩,烟农最迫切的服务就是需要引水管材。当时烟草部门采取“就近取水”的原则,组织烤烟生产技术员和村委会主任牵头,村组成员共同协助寻找水源、规划线路,由需要水的农户自己出工,从1、2公里以外的山箐、洼子取水,通过铺设管道将水引入烟田。据统计,2016年章驮乡共投入管材资金10万元(烟草抗旱补贴),实现引水2000多立方,覆盖八个村,有效的解决了烟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极大地调动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深受烟区群众的好评。“引水问题解决了,去年我种的那6亩烟长势可好啦,收入24000多元呢。都说有困难找烟草,有烟技员在,咱们种烟不用愁!”黄凤菊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感慨地说道。

  (四)

  “巾帼”不让“须眉”。43岁的李学会是章驮乡邦卖村的一名女烟技员,她和其他四个烟技员一起负责村里420户、2000多亩的烤烟大田面积。当记者问起烟农来找她帮忙,有没有让她印象比较深的事情时。李学会回忆,2016年4月底,正值烤烟移栽的大忙时节,挺着大肚子的烟农字仕琴满脸愁容的找到她。经过询问,才得知原来是字仕琴要生孩子了,而字仕琴的老公在煤矿上班,家里就他们夫妇两个劳动力,字仕琴担心自家的6亩烟移栽进度太慢,特意来请李学会找几个人帮忙栽烟。结果李学会立即找来片区的另外两个技术员,加上她自己一共三人去帮字仕琴家栽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村里的人知道后,好多烟农甚至都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儿前来帮助字仕琴,在大伙的帮助下,字仕琴家的烟一天就栽完了,最终赶在最佳节令顺利完成了移栽。

  李学会告诉记者,烟技员帮忙栽烟的事情并不是特例,每年移栽的时候,烟草公司都会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油菜收割、烟苗移栽等实践活动,帮助广大烟农解决劳动力缺乏的难题。李学会还提起,在担任烟技员期间,也承受了不少“委屈”。由于她还兼任该片区的片长,移栽时节,她顾不上管理家里的7亩烤烟,丈夫有时候不理解,婆婆也抱怨她顾不了家;收购时节,每天挨家挨户去指导烟农初分,晚上才能编自家的烟叶,再下竿、扎捆;朋友挑烟去卖,找到当时在定级的她,让她通融一下,她没有让朋友如愿,朋友也不理解……虽然有委屈,但她从没有放弃过对烟草的热爱,一干就是6年,2000多个日日夜夜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我还会坚持下去。”说这话时,李学会闪烁着坚定的目光。

  ……

  后记

  在一天的采访中,我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感动。听着烟农的叙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