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摘自《中国烟草》
扶贫路径新探索
烟草行业的扶贫之举,受益者不只是烟农。如何有效帮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烟草行业一直在探索、求新。
7月23日,在遵义湄潭红田幸福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幸福农场”),记者见到了20岁的脊柱侧弯患者陈涛。陈涛原是湄潭县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学生,家庭无力支付其27万元的手术费用,湄潭县烟草分公司多方联系,牵线搭桥,“智善公益基金会”为他提供手术费用7万元。今年3月经手术治疗后,陈涛从学校毕业,在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酒店做服务员,自力更生,现在又开始学习餐饮技术,打算日后自己创业。
通过公益项目对弱势群体进行“普惠式”帮扶,并帮助公益机构实现“造血”功能,幸福农场可谓烟草行业慈善助贫的创新案例。
2013年9月,智善公益基金会在湄潭县天城镇试点启动“中国梦·梦想成真——慈善幸福村”建设项目,迄今已有5个村加入该项目并陆续在湄潭县民政局成立慈善互助会。“智善公益基金会”为5个慈善互助会捐赠50万元,遵义市烟草公司捐赠50万元,作为项目基金。
为实现慈善基金的“造血”功能,2014年3月19日,由天城镇皂角村和德荣村委会注册登记成立湄潭红田幸福农场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为确保慈善资金保值增值,委托湄潭县烟草分公司经营管理。按照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农场要确保每年按注入资金10%的比例返回慈善互助会,围绕“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病有所医、残有所助、困有所帮”五个方面,开展慈善公益活动。
2014年4月,幸福农场与湄潭县烟草分公司签署5年协议,由湄潭县烟草分公司全权决策和处理农场的各项事务。湄潭县烟草分公司选派4位经营管理人员无偿帮助红田幸福农场做经营管理工作,烟草公司不参与幸福农场的利润分配,也不从中收取任何报酬。一旦幸福农场具备了自我经营管理能力,烟草公司将无条件撤出。
幸福农场的经营模式收获了烟草业发展和慈善捐助“双赢”的结果。2014年,红田幸福农场盈利10.3万元,拨付10万元帮扶了11户因病致贫家庭,救助了11名贫困大学生,慰问了25名孤寡老人,修缮了2处残疾人员住房。此外,红田幸福农场还通过慈善募捐等方式筹集善款,帮扶弱势群体。
当然,在探索创新扶贫路径的同时,烟叶种植对于烟农来说仍是脱贫致富的基础和依托。国家烟草专卖局从2014年开始实施“三年压库”政策,贵州烟叶种植面积也因之减少(2015年种植237.7万亩,同比减少42.3万亩)。接受记者采访时,请求增加种植计划成为烟农最大的愿望。好在虽然种植面积压缩了,但今年的烟叶收购价格将同比上浮3%(特色品种将上浮10%),在后期不再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前提下,预计贵州烟农总收入将达81亿元以上,比上年略有增加,户均收入将达6.08万元,同比增加16.9%。在烟草行业人士看来,烟草产业给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脱贫的贡献仍大有可期。
采访手记
精准扶贫:生态补偿与产业带动不可或缺
5天,5县(区),行程1200多公里。我们采访调研组深入毕节、遵义烟区,最大的感受可用两个字形容:震撼。
穿梭在黔西、黔北之间,徜徉在绿色的海洋中,贵州的生态美令人震撼。所到之处,山披绿,水泛绿,地盖绿,最美贵州,最美季节。
驻足于烟区田间地头,万亩烟海,气势如虹,令人震撼。更令人震撼的当是烟区的面貌,贵烟新村、白沙水乡、芙蓉社区……一排排别墅,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不差钱”成为烟农面对我们采访时脱口而出的口头禅,脸上洋溢着真诚而自信的笑容。
当然,这不是贵州的全貌,仅仅是一个角落。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贵州贫困面广且深。
“八山一水一分田”,这一省情是认识贵州的起点。生态是其特色。尽管贵州落后了30年,但庆幸的是留住了绿水青山,这就是“金山银山”。地处长江上游,保持生态、绿色,是贵州对全流域的巨大贡献。这贡献,是在牺牲发展、经受贫困、落后于现代文明脚步的基础上成就的。在全国同步奔小康的进程中,像贵州这样的生态贡献理应得到补偿,这五年内必须形成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平衡发展,这是关乎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落地、深入人心的大课题。
生态补偿是区域平衡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而扶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实现追赶的重要途径。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调研中发现,毕节、遵义地区通过烟草产业扶贫让农民获得巨大收益,脱贫致富换新颜,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在扶贫产业的选择上体现精准,让烟草产业在适烟区助农增收上扮演“黄金产业”的角色,不但比较效益高,而且增收稳定持续。
其实,烟农的稳定增收,效益羡煞人,提前脱贫奔小康,与烟草部门的输血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密切相关。根据我们观察,烟草部门大手笔投入烟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烟农进行现代化作业提供了极大便利和实现的可能。而且全环节参与,还为烟农购买烟叶种植保险,这些本应由农民投入的成本,绝大部分由烟草部门承担,经过生产环节间接转化为农民的收入,实现双赢;而且多省烟草部门通过共建基地的形式,投入烟农生产与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是扶贫见大成效的保障。
在深度参与烟草种植的同时,烟草部门还通过“畜——沼——烟”模式,推广循环农业;通过秸秆等有机肥料的加工服务,使用于包括烟草在内的大农业,以及应用太阳能物理灭虫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打造生态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同时,通过农用地膜的有偿回收再加工利用,不仅控制白色污染,而且真正实现循环经济。
烟草部门与烟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产业扶贫上持续发力,取得的巨大成效值得肯定。在控烟深入和需要保持合理烟叶库存量的背景下,近两年国家开始控制烟草种植规模。这对于烟区来说是一大挑战。寻找接替产业并不乐观。毕节市委书记陈志刚体会很深,也直言不讳,在严格控烟与烟草产业发展之间需要寻找平衡。同时,我们认为,精准派人(第一书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梗阻,提高扶贫实效,确实是一个急迫而关键的问题。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