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从2008年初的艳照门事件起,门事件层出不穷。2010从上海世博会、济南全运会拒受烟草企业捐款后,时至今日,烟草行业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同时被牵连的还有整个慈善捐赠行业。烟草捐款门事件再次吸引公众眼球,成为各界人士声讨的对象。对于拥有优秀传统的中华民族,继续发扬辨证看待问题的精神吧,莫让偏面之词束缚了前进的手脚。不妨重新审视一下:
期望烟草与捐赠绝缘就能担当控烟的使命,未免过于荒唐
此次捐款事件再次引起了相关民间组织和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的反对,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此次捐赠违反了我国在2006年加入的《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13条的规定:“缔约方应广泛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控烟办专家表示,烟草赞助定义包含“任何形式的捐助”。
既然控烟办的专家们对“赞助”有了更深更广的理解,他们是否发现“捐赠”和“赞助”完全是两个概念呢?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对外捐赠是指企业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送给合法的受赠人用于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公益事业的行为。第四条规定,企业为宣传企业形象、推介企业产品发生的赞助性支出,应当按照广告费用进行管理。归纳来说就是“捐赠”与“赞助”存在支出目的不同。
如此,烟草行业从事捐赠,不论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角度还是履行《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义务使然,都有其可行性。遗憾的是:其一,公众包括公益机构都未厘清捐赠与赞助的概念;其二,更没有建立一套甄别捐赠与赞助的机制。作为《公约》的缔约国,中国有义务在2011年1月开始,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纵使公众觉得这样区别“捐赠”与“赞助”的概念有些牵强,也应该允许公益组织在2011年之前调整自己的募捐原则。
烟草作为合法商品和行业存在,请勿矫枉过正
控烟大势所趋,但控烟道路从来就不那么平坦。控烟不单是民间组织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的事。烟草行业同样参与了控烟大行动,不论从卷烟中有害物质的控制还是从低档烟向高档烟的调整,都向着维护消费者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剔除前述两者利益的行业利益根本无法存在。
“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利益至上”是行业共同价值观,是烟草行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所在。除了搞好生产,还要为社会多纳税,承担起一个行业对社会的经济责任。每年,各地的烟草企业都会拿出专项资金,支助贫困大学生上学,那些大学生难道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吗?他们知道的,他们也牢记烟草的支助园了他们的大学梦,让他们有更大舞台展示自己、回报社会。试问在这个人情越发冷落的社会,我们要把这份回馈社会的热情也浇灭吗?
烟草不仅是生产、销售产品的地方,更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地方。怎样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中国烟草长远发展所必须探讨、也是一直在探索的话题。控烟的大背景下,我们烟草人是该低头做事,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该履行社会责任,不该表白自己的苦衷。
控烟不仅需要禁播烟草宣传,更需要相关医学佐证和“无烟”文化的熏陶
2011年即将到来,如何更好的履行《公约》义务,需要我们全民参与。在公共场所禁烟、全面禁播各类烟草广告宣传都是可行举措。但对于广大的“瘾君子”而言,根本起不到本质控烟的作用。此处不让抽,会到别处抽得更凶;此时不让抽,会在彼时抽得更多。这就是控烟的现状。
目前,有关吸烟危害健康的研究以及宣传以以下两种情形为主:1.“危害概率型”,诸如吸烟易引起猝死、吸烟男士不育机会高六倍、吸烟女性易患乳腺癌、吸烟易患四种心脑血管病等,烟民基于侥幸心理或自认为抗烟害能力强以及周边因吸烟患病的人少而弱化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2.“危害比较型”,诸如被动吸烟危害“猛如虎”,较之吸烟者有过之而无不及,或多吃糖比吸烟危害更大。或许这些研究结果本没有错,但确实让人们认为既然吸二手烟危害更大不如直接吸烟;嗜糖之害甚于吸烟,而糖作为生活中的普遍食品,想必抽烟危害也不怎么大。
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文化内涵的无烟说教,在内涵深厚的“吸烟文化”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烟民中盛传的“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以及烟熏文章酒熏诗的论断更是让烟民们对控烟不以为然。然而吸烟的危害,最直接的承受者还是烟民,我们的研究机构不妨对烟民做追踪调查,在广泛收集案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并得出科学结论。结合烟民实际的宣传才能增强无烟宣传的针对性,对烟害有深入人心的认识才能培养出与“吸烟文化”相抗衡的“无烟文化”。
在大肆声讨的同时,不妨重新反思一下控烟道路。烟草捐赠是控烟和慈善的悖论,公益事业与式微“污点”垄断行业是否该有交集需要大家理智地、辨证地看待。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