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三峡宜昌网报道 7月27日,记者来到宜昌市秭归县两河口镇太坪村,采访当地种烟大户郑南桥。村民们笑着说:“你找‘郑烤房’,村里那栋红顶白墙、最漂亮的三层小洋房就是他家。”
记者找到郑南桥时,他正在检修电子烤烟房。烤烟房共有10间,每到烘烤季节,郑南桥便将采摘下来的烟叶放到房内烘烤架上,再在房外添柴加火进行烘烤,每间房的外墙上都挂着一个电子仪表器,以此来调整烤房的温度和湿度。他拍着仪表器说:“这可是我的宝贝,我今年80亩烟田的收入都靠它了。”
郑南桥今年42岁,从1995年开始种植烟叶。他肯吃苦、会钻研,每年烟叶收成不错,可想烘烤出高品质的烟叶却不容易。起初,由于烤烟房设施简陋,火力无法调控,烟叶不是没烤好,就是烤煳了。烤烟质量上不去,一年收入仅供全家糊口。10年来,郑南桥陆续改建了十来个烤烟房,收效都不大,村民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郑烤房”。
2003年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郑南桥的烟叶收入也逐年提升。2011年,秭归县烟草公司在全县烟产区普遍修建了集群式电子化烤烟房,通过电子仪器来控制火力,保证烟叶的烘烤质量。有了高科技作支撑,老郑再也不担心烟叶的烘烤难题。
2012年,他的3万余斤烟叶仅用4天就烤完了,品质也有保证,一年种烟收入达40多万元。去年,郑南桥一家新盖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房,还添置了50英寸的液晶电视、三开门的大冰箱和微波炉等家电。
尝到甜头的郑南桥自然不会忘了乡亲,在他的带动下,附近有11户村民也开始种植烟叶。一到烤烟季节,郑南桥天天都会来到烤烟房,手把手指导村民们使用现代化电子烤房设备,烤出高质量的烟叶,增加种烟收入。
现在大家还是爱称呼郑南桥为“郑烤房”,相比从前,这个称呼中更多了尊重和感激。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