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蓝溪镇梅永村贫困户烟农范伯盛,初中文化,是一个中等身材,皮肤稍带黝黑,笑容憨厚的中年汉子。他1988年开始种烟,是一位有着32年“烟龄”的职业种烟能手。
政策科技来引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3岁那年,范伯盛失去了勤劳善良的父亲,18岁时,他便挑起家庭重担。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范伯盛一心奋发图强。他敏锐地发现,家乡蓝溪镇烟叶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他看着周围投入烤烟种植的乡亲把楼房一栋栋地盖起来,就去镇政府、烟草站询问种烟相关政策,了解到原来种烟不仅收益好,还有补贴。于是他很快决定:开始发展烤烟生产。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没钱投入烟叶生产,蓝溪烟草站帮助他从信用社贷款,第一年种植烤烟3亩。为了掌握烟叶生产一套技术,他借来《烟草种植技术要点》《烟叶病虫害防治》等书籍,认真钻研,虚心向烟技员学习种烟新科技、新技术。由于他年轻肯学,很快成为村里一名年轻的“科技型”烟农。1988年种烟3亩,收入3000多元。范伯盛逐年增加烟叶种植面积,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烟能手。
2005年,范伯盛被县烟草部门、镇政府评为种烟能手和烟叶生产先进个人。
无论发展什么产业,并不是价钱好、市场行情好就一定效益高,最主要的是产量适中、质量好才能有好的收益。烤烟也是一样,范伯盛深知这个道理,要使烤烟生产实现适产优质,就要精于管理、规范技术措施,要有一套生产技术知识。为了提高自己的烟叶生产种植技术水平,他经常向老烟农、烟技员求教,深入烟田观察烟株生产情况,不断探索总结。1988年以来,他在烟叶生产、烟叶烘烤方面独树一帜,无论是种植技术,还是烟叶烘烤,只要是新技术他都会去尝试。
很长一段时间,范伯盛上半年在家种烟,下半年外出打工,各种粗活重活都做过,赚钱并不容易。2006年起,范伯盛不再外出打工,在农村专心种烟,偶尔打打小工,日子虽不富裕,但生活不成问题。
困难面前不畏惧
2016年,范伯盛家庭因为医疗、教育等原因被定为省级贫困户,他家7口人,上有九十多岁的老母亲,下有三个女儿,一个孙女。母亲年老体弱,疾病缠身,妻子在1996年查出患有甲亢,长期吃药治疗。2015年最严重时在医院住了20多天,花去不少医疗费。范伯盛有一次给人做小工,从楼上摔下伤了腰,从此干重活分外小心。
最令范伯盛头疼的是女儿的学业问题,这也是他家致贫的主要因素。大女儿高中还没毕业,外出打工,把学习机会让给妹妹。这件事,范伯盛一直很愧疚。2016年,范伯盛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户的时候,二女儿读大三,三女儿读大二,两人每学期学费、生活费至少5万元。
面对家庭困境,范伯盛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积极寻求脱贫增收项目,最终还是决定走种烟脱贫致富之路。
“种其他作物不稳定、不保险,种烟优惠政策多,灾害有补助,还有烟技员指导,订单合同收购,烟叶不愁销路,价格稳定,收购公平、公开、公正,这让我们比较放心。”范伯盛说。
种烟实现致富梦
两不愁、三保障,范伯盛家庭在2017年实现提前脱贫。要致富,除了输血,更要造血。稳定脱贫需要可持续的收入,作为范伯盛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烟草始终扮演重要角色,也是这个家庭人穷志不穷的最好见证。烤烟种植激励性扶贫脱贫不脱政策,在范伯盛的经济账中,扶持政策能够帮助他应对烤烟生产上遇到的困难,使他逐年扩大种植规模。
范伯盛夫妻勤劳肯干,劳动致富。从2004年开始专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每年育苗可供应大田300亩左右,收费价格100元/亩。2015年开始租赁烤房4座,按约2.3元/斤的收费价格为村民烤烟,方便其他烟农,也可以增加收入。2018年被市、县烟草部门聘为烟叶烘烤师。
范伯盛掌握了一整套烟叶产前、产中、产后技术,2000年开始担任梅永村烟叶预检员。2013年至今,被蓝溪烟草站聘为烟叶收购专业化分级员。范伯盛夫妻不等不靠,积极参加激励性扶贫,开展养殖鹅、乳鸽等种养业,稳定增加经济收入。
由于范伯盛种烟技术比较全面,种烟效益也比别人高,同时,还毫不保留把自己的种烟经验传授给大家,深得群众拥护和信赖。2018年,范伯盛被选为梅永村村民委员会委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范伯盛靠种烟收入盖起了一栋三层洋房,添置了新的家电,购置了工具车、摩托车,购买了起垄机、培土机等农用机械。
“今年我种了18亩烟叶,总收入9万余元,我庆幸在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种烟,虽然前几年烟草部门调减计划种植面积,但对我们贫困户实行计划倾斜,烟叶产值也比较有保证,只要我们坚持科技种烟,规范技术标准,我们的种烟效益还能提高。”范伯盛感激地说。
“村民选我当干部,我当干部为村民,这是我的职责,更是使命,我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多种烟、种好烟,为群众脱贫致富、增收致富尽力。”范伯盛坦言。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