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上旬,落叶伴着寒意,初冬悄然而至,寒风萧瑟中,河南省烟草行业稳就业促增收采访团来到了位于许昌禹州市张得镇的鼎壹烟叶种植合作社,还未下车就看到了4排30余座烤房,非常醒目。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站在路口焦灼地张望着,看来这就是今天的采访对象——殷阳阳。
乍一看,这个合作社的负责人,似乎有些过分的年轻,不禁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么年轻,靠什么本领能带领这么大一个合作社?如何成为职业烟农的?一个个的不解疑惑涌现脑海,我也在半信半疑中下了车。
年少离家,颠沛流离
与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殷阳阳的成长经历平凡普通。2003年初中毕业,13岁的他就迈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离开家乡,他辗转浙江、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做过流水线工人、建筑工、服务员等工作。“因为没文化、没技术,很漂泊,做的都是最底层、最没地位的的工作。”殷阳阳说,在外打工,尝尽了离家的苦和痛,“常常吃不饱饭,后来实在饿得顶不住,找到卖饭的老乡,赊一碗不加佐料的面条。”想起辛酸事,殷阳阳哽咽了,停住了话头,“那时候的一碗面条你都想不着是真香啊”。
热闹的采访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殷阳阳合作社的一些老员工也擦起了眼泪。就这样,在颠沛流离中坚持了5年,增长了见识,也尝到了不易,回家的想法开始盘旋在脑海。
返乡创业,造福乡邻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狗窝’。2008年回家过年以后,他决定不再远赴他乡,就在家里小卖部帮忙。”殷阳阳说,“但我不甘心,想改变,想做出点属于自己的事业。”
2011年,一直被创业念头缠绕着的殷阳阳,遇到了许昌市禹州烟草分公司杜庄烟站的工作人员,得知了家乡种植烟叶的收益和前景。慎重考虑之后,他从父亲手里接过了田地,种植了烟叶60亩,净收益7万元。小试牛刀,尝到甜头的他,自此坚定了种烟的信心,扬起了烟叶种植的大旗。
“那会没技术,烟站派技术员教;没经验,逮着老烟农都问,”殷阳阳说起种烟的历史,仍十分感激,“就是实在干,闷着头在地里,烟站的人那样帮我,再作难都得加把劲,要不都对不起人!”
9年来,事事干在前,抢在头的殷阳阳,牵头成立了“鼎壹烟叶种植合作社”,种烟面积从60亩发展到如今的500余亩,种烟净收益从几万元到年综合收益几十万元,同时吸纳了150余人就业,累计用工12000人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职业烟农。
多元发展,畅想未来
“今年我们合作社还种了小麦、玉米、红薯、大豆等调茬作物,都是规模化种植,销路很不错。”殷阳阳说起烟田轮作,脸上荡漾出笑容,“多元化的种植既能守住土地肥力,也能让乡亲们多点活干,增加点收入,大家一起过好日子。”
“阳阳,你现在发展这么好,下一步,你有什么打算呢?”采访团中有人开口问道。
“通过种烟,我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说起今后的发展规划,他满怀憧憬:“作为职业烟农中的年轻一代,我要带动合作社的乡亲们一起致富,远离原来的苦日子。”殷阳阳思考了一下,接着说,“下一步,我想告诉更多的同龄人,打工不是唯一出路,种烟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几年来的创业经历,殷阳阳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累并快乐着。作为30岁的年轻人,他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让爸妈有所倚靠,孩子有所依靠,想让乡亲们都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是造福乡邻的坚定信念,更是心中始终追寻的美好梦想。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2019年即将过去,对鼎壹烟叶种植合作社来说,是沉甸甸的回忆,更是满当当的收获。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