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位于云南省东北端,是滇、川、黔、渝交界处的重要交通枢纽。
昭阳区有悠久的烟叶种植历史,这里有多样的气候、优越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昭阳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贯彻国家烟草专卖局烟叶总量调控政策,烟叶种植和收购计划有所调减,同时通过精心布局、科学轮作、专业服务等一系列措施,稳定了昭阳烟区的核心地位,助力烟区烟叶提质、烟农增收、经济发展。
昭阳区局(分公司)副经理李锦涛表示:“多年来,昭阳区核心烟区秉承生态理念,突出绿色发展,以队伍建设注入动力、科技兴烟促进增收,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了‘烟农稳得住、质量上得去、收入靠得住’。”
突出“人”的作用,以队伍建设注入动力
在昭阳区局(分公司)看来,想要做好队伍建设工作,基层烟站必须抓住关键节点,突出服务意识,实现“三支队伍拧成绳”。
“我们始终坚持一乡一品原则,以服务烟农为主线,以合同动态管理为抓手,把22条技术措施融入职工、烟农和小组长管理中,并纳入责任制分阶段实施考核,这样就使烟站的干部职工队伍责任心有了保障、服务烟农更深入,为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提供了保障。”守望烟站站长马玉慈告诉记者,所有措施实施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三支队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这样的扎实举措,突出了“人”的作用,让队伍建设助力烟叶生产,为烟叶提质、烟农增收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我们烟站敢于承诺,比如在收购期间我们向烟农郑重承诺,确保每位烟农到站一小时内交售完烟叶离开。这些年烟农与我们是鱼水关系,所以有了大批的职业烟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铁杆烟农,有了这支队伍的支撑,今年2万亩的合同种植面积才得以落实。”马玉慈说。
“人”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烟农最有发言权。
近日,在一片四周栽满向日葵、地里插满蓝板的烟田里,守望回族乡水井湾村烟农马玉芬正在锄草。她告诉记者,她家今年种了15亩烤烟,感觉比往年轻松很多。
“机耕有合作社、烘烤有专业工场,只是忙时请几个工,每个工100元左右。烟卖完后,够我们家所有开支了。今年干旱,烟站工作人员又为我们设置抽水点,还给我们每亩5元的运水费,种其他农作物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待遇?”马玉芬笑着说道。
事实上,马玉芬已经有20多年的种烟经历,也是烟站和烟农发展的见证者之一。“以前种烟只是为了糊口养家,原来也想放弃可是又丢不掉。现在虽然娃娃都长大了,但我仍然要种,一是自食其力可以减轻娃娃们的负担,更关键的一点还是近几年烟草的发展、政策的优惠和烟站的管理、服务和承诺让我更坚定了种下去的决心,现在烟站与我们烟农关系很融洽。”在马玉芬看来,烟草人的服务一年比一年负责、贴心,渐渐地,作为烟农的她已经和烤烟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
人与人,心连心。在昭阳烟草人的努力下,烤烟逐渐成为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并对扶贫攻坚起到了重要作用。
“昭阳区守望乡非常适宜烤烟种植,今年全乡种植云烟116品种2万亩。全乡还发展其他产业,但与烤烟相比,存在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市场不稳等问题。烤烟产业实行合同管理,种植面积固定,收购单价稳定,收入有保障,这就给我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提起烤烟产业,守望乡党委书记马维猛竖起了大拇指。
注重“法”的力量,以科技兴烟促进增收
“法”是方法、是办法。在昭阳区局(分公司)看来,想要实现烟叶的转型升级,必须走科技兴烟的道路。
昭阳区局(分公司)烟叶管理科胡启贤告诉记者,近年来,昭阳区局(分公司)以育足苗、栽足烟为保障,通过加强技术层面的培训指导,让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促进烟叶质量不断提升,并以“施好一袋肥、回收一张膜、放飞一只虫、升级一座房”及“降农残、保土质、促环保”为手段,积极构建绿色生产体系。
“多年前,苏家院乡是昭阳区大烟区之一,但随着当地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出现了烤烟产业与苹果、蔬菜、苗圃等产业‘争地’的现象。为此,我们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协作,在水质好、环境好的地块进行科学规划,利用科技让职业烟农走上致富路,让烤烟与其他产业和谐共生、发展共赢。”苏家院烟站站长薛兴奎介绍说,今年,苏家院种植烤烟3660亩,计划收购量1万担;一共有67户烟农,种植规模30亩以下占三分之一,种植规模50亩至300亩的占三分之二,职业烟农收益得到保障。
对此,苏家院乡迤那村的种烟大户李明润感受颇深。
李明润是一位有着20多年种烟历史的“老把式”,在昭阳区局(分公司)规划烟田之初,他第一个报了名。
“和烟草公司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他们的服务和技术水平,我信得过!”李明润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他家有20座烤房,其中有带生物质内燃机的,有第二代和第三代电烤的,甚至还有手机就能控制烘烤的。
“新烤房烤出的烟叶质量比传统烤房好,降低损耗每炉在5公斤左右,今年我用第三代电烤可以节约成本1万元左右。”李明润笑着说,依靠烟草科技和规模化种植,他真正走上了小康路。
李明润去年种植烤烟146亩烟,纯收入在10万左右,今年增加了220亩,预计纯收入增加15万元左右。如今,李明润一家人已经告别破旧的瓦房,搬进了500平方米的小洋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值得一提的是,昭阳区局(分公司)以“烘烤”技术为抓手,成立了烘烤专业队伍,通过创新设备和烘烤工艺,特别是昭通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首席烘烤师袁坤在第二代电烤房的基础上创新研制的第三代电烤房,让烘烤成为科技兴烟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昭阳烟区有密集烤房3524座,可承烤烟叶7万亩,基本满足烟叶烘烤需求,专业烘烤队伍为烟农提质降本提供了坚强保障。
以队伍建设为方式,以技术创新为手段,昭阳烟区的烟叶发展,只是昭通烟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临行之际,马玉芬站在村口,冲记者用力地挥了挥手,笑着说道:“欢迎再来,相信今年的烟叶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好!”
夕阳西下,迤那村的烟农们陆续从田里归来,他们挂在脸上的喜悦,丝毫不曾改变。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