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陕西烟草“北烟南移”战略助力群众脱贫

2016年09月27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中国经济网报道  金秋9月是收获的季节,对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四皓镇樊村烟农们来说,这个秋天比往年更忙一些。一大早,烟技员张向阳就来到村里指导烟农进行烟叶采收工作。

  贫困户樊纲锁也开着三轮车早早地下了田。“下部叶适熟早采,采收的成熟标准宜宽;中部叶成熟采收,采收的成熟标准宜严;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每次采2片-3片,上部叶4片-6片成熟后集中采收或进行带茎烘烤。”在张向阳的指导下,樊纲锁和来自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另外5位社员也弯着腰像模像样地学了起来,俨然一幅农忙的热闹景象。

  去年以前,樊纲锁全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民政救济和自己在外打工艰难维持。再加上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给母亲治病的花费,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去年初,在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牵线下,烟站技术员张向阳和樊纲锁结成了帮扶对子,张向阳对樊纲锁实行“一对一”入户指导帮扶。同时,他还加入了樊村烟农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担任农机手。当地烟草公司不仅免费给他提供了25亩地需要的优质烟苗,还补贴2万元建起了现代化密集式烤房,连他驾驶的农用拖拉机也是烟草行业补贴合作社统一购买的。一年下来,在大田移栽、中耕管理、烘烤分级等方面得到烟站技术员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和帮助,年底竟然卖出了11.5万元,手里一下子有了活钱。

  贫困户樊纲锁种植烟叶一夜变身“十万元户”的新闻在这个小山村炸开了锅。今年尝到甜头的樊纲锁又投资2000元在村里流转了10亩地全部种上了烟叶。“去年烟草公司还帮我们村里修建了3公里的烟田机耕路,彻底解决了烟农的物资难上山、烟叶难下山的问题。今年这25亩烟叶最保守也有8万元的纯收入,照这样的速度,我这个贫困户明年就要彻底翻身啦!” 樊纲锁满怀憧憬。

  三个精准“滴灌” 贫困户吃上“定制扶贫餐”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发展产业。地处秦巴山区的陕南作为南水北调中线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交通制约以及出于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的需要,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困难,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国务院确定加快发展川陕革命老区的核心地区。但秦巴山区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在中国烟草种植区划中,被划分为烟叶生长的生态适宜区,具有发展烟叶产业的先天优势。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以及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该区在其他产业发展上屡屡受阻。从2000年开始,基于精准扶持开发和全省烟叶生产稳定发展考虑,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开始实施“北烟南移”战略,推动烟叶主产区由渭北塬区向陕南秦巴适宜区转移。“十二五”期间,又启动了秦巴生态优质烟叶开发重大专项,集基地化、特色化、现代化于一体,三化协同,加快秦巴山区烟叶产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秦巴烟区规模稳步扩大,由2010年的26.5万亩、72.2万担,到2012年最高发展到44.9万亩、108.4万担,占全省收购总量由75.0%提高到91.6%。近三年,国家烟草专卖局限产压库,严控种植规模,在计划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陕西省局(公司)仍然保证秦巴烟区种植规模占比在92%以上。

  “‘北烟南移’战略精准解决了贫困户长期以来由于无项目、无资金、无技术而无法脱贫的难题。”在陕南各地政府看来,该战略的优势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产业定位精准。陕南地区盆地和山间谷地相间分布的地形地貌,再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特别适宜烟叶生长,烟叶作为国家专卖产品,烟草税作为国家保留的唯一农业税种,在当地扶贫中可以实现财政增收、地方增税和农民增收的多重效应。其次,资金投放精准。目前扶贫资金主要通过烟农专业合作社,直接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让“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第三,技术扶持精准。烟草行业在烟叶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可以直接用于帮扶贫困户。

  赵湾镇桦树梁村是安康市旬阳县烟叶种植第一村,全村100余户农民20余年坚持种烟,户户靠种烟发家致富,仅2015年,就有13户烟农收入超10万元。谈起种植烟叶,早已尝到甜头的“铁杆”烟农黄开芬高兴地合不拢嘴:“我20年坚持种烟,在烟草公司扶持帮助下,每年最少收入十几万元,不仅自己盖了新房,两个孩子上了大学也都就了业,我还给孩子在城里买了商品房,种烟改变了我们一家人。”

  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同样是以发展烟叶种植富裕起来的小康村,谈起王院村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陈分新给我们形象地做了两个对比:“以前我们没有种烟时,家家住的是土坯房,现在种植烟叶了户户都住进了小洋楼;以前没有种烟时,家家靠喂鸡换零钱,打零工糊口,现在户均种植10亩烟,收入5万元以上!”

  通过产业扶贫各项措施落实和现代烟草农业推进,近年来,烟农收入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累计投入24.54亿元,建成农田水利、机耕道路、农用机械、育苗大棚、密集烤房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9.5万件,57万亩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全面配套。援建烟区水源性工程3处,投入援建资金3.5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产前补贴资金8.8亿元,实现烟农售烟收入49.2亿元,上缴地方财政烟叶特产税10.8亿元;烟农亩均收入由1912元提高到3661元,增长91.4%,年均增幅18.3%;烟农户均收入由2.1万元增加到6.6万元,增长了2倍以上,直接带动了1.8万户、近6万偏远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烟叶种植已成为偏远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和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柱。

  机制带动“造血” 扶贫联合体破解脱贫“怪圈”

  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就要在发展产业和建立长效扶贫机制上做文章,扩大‘造血’功能,产业带动,变“输血”为“造血”。但可惜的是,一些单位为及时完成扶贫任务,选择“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法,把能用的资源都集中倾斜过来“大水漫灌”。可是,待上级验收完毕后,又让很多政策和资源“断流”,最终导致扶贫攻坚工作深陷“扶贫——脱贫——返贫——扶贫——脱贫”怪圈。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扶贫,真脱贫呢?

  “精准扶贫,不仅要把扶贫资金用到每一名贫困群众身上,更重要的是找准贫困根子,对症施治,避免虎头蛇尾。只有建立‘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扶贫联合体新机制,才能帮助贫困群众彻底‘解套’。”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处处长刘海轮告诉记者,与以往“政府+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相比,“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联合体,构建了一种可持续且符合市场规律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了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三方的积极性,让三方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合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不做‘甩手掌柜’,也不搞‘包办婚姻’和拉郎配,而是坚持科学分工,相互配合的工作原则,充分调动参与扶贫各方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权。”

  围绕“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目标,合作社发展实行统分结合,重点把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解决起来成本高的环节“统”起来,如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一家一户可以做的,如移栽、揭膜、除草、封顶打杈、采摘等环节,实行分户管理、分户经营,做到“种植在户、服务在社、提高效率”,让烟农自有劳力充分就业、获得最大利益。烟草公司将烟草基础设施补贴建设的烤房、育苗大棚、农机等宜统起来的资产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资产量化到每个入社烟农,产权归全体入社烟农集体所有,合作社拥有使用权和管理权,烟草行业保留监督权和处置权,保障了设施的完整性和烟草扶持的普惠共享。合作社服务定价采取“保本微利”原则,按社员、非社员实行差别定价,烟草公司还对育苗、机耕、烘烤、分级等重点环节专业化服务给予一定补贴,大大降低了烟农种烟成本。

  扶贫先扶智,扶智扶技术。种烟是个技术活,烘烤、分级等环节更是其中的难点,没有3年以上的种植经验很难完全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旬阳县棕溪镇华峡村华荣田等贫困户的致富路。“有了合作社以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以分级为例,我只要在烟叶出炉下竿时去除烤坏的青烟、杂烟,拉到分级点,具体分级工作全部交给合作社的专业化分级队完成,烟草公司提供1元/公斤的分级服务补贴,烟农基本不用花钱,真正实现了‘轻松种烟、快乐种烟’。”华荣田说。

  广大烟农普惠共享的同时,烟农专业合作社自身也在不断成长。商洛市洛南县惠农烟农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距城镇较近、设施齐全的优势,依托育苗工场大力开展蔬菜种植,已成为县高级中学和多个蔬菜超市的稳定供应商,在烟草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合作社还为村里建立了藏书8000余册的图书室。2014年,惠农烟农合作社通过为社员提供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获得烟草行业补贴99.65万元;种植烟叶和蔬菜实现多种化经营收入20.87万元,为社员分红14.68万元,当年被农业部等九部委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成为全国仅有七家、陕西省唯一一家获得此项殊荣的烟农专业合作社。如今,在陕西,累计建成13个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像惠农烟叶专业合作社共有65家,其中,4个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定为烟草行业合作社示范社,入社烟农8063户,有效推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烟草部门在自身投入产业扶贫工作之外,还积极争取政府扶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