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中国烟草》报道 眼下,全国第一大烟区——云南烟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弥阳镇太平村委会的大田里,一行行覆盖着黑色地膜的烟垄绿意昂然,“吃饱喝足”的烟苗已长出了六七片叶子,一阵阵风吹来,绿油油的嫩叶轻摆,仿佛在愉悦地轻舞。
每年进入4月,云南烟区的烤烟移栽工作陆续启动,考虑到农时因素,于5月10日全部结束移栽是“军令状”,雷打不动。以此推算,5月13日记者在太平村采访,一望无际的碧绿烟田并不新奇,今年彩云之南的烟季似乎与往年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在懂行的人眼中,现在的“烤烟膜下小苗移栽”与往年的先覆膜后高茎壮苗栽烟,变化不是一般的大。
管用——干旱倒逼栽烟方式转变
“在弥勒市,膜下小苗移栽已经开展了3年,今年已经覆盖全市植烟面积的96%左右。”红河州烟草公司弥勒分公司技术员钟晓田,话语中充满成就感:“这项技术就是从红河州走出去的,广受烟农欢迎,是近两年云南全省重点推广的一项烟叶生产技术。”
2008年,在饱受干旱困扰的蒙自市草坝镇,草坝烟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受西瓜苗薄膜覆盖的启发,萌发了膜下栽烟的设想,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试种、扩大面积到云南省局(公司)立项研究,再到技术成熟并迅速遍及云岭大地,短短几年间,膜下小苗移栽颠覆了云南烟区有几十年历史的膜上栽烟方式。一项来自于一线员工灵机一动的技术,缘何有如此澎湃的生命力?
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管用。
旱魃肆虐,河涸湖干……自2009年开始,连年的干旱给云南烟区的烟叶移栽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成为影响“烟草王国”烟叶生产平衡发展不可忽视的一头“拦路虎”。
站在自家烟田边上,太平村委会种烟十多年的“老把式”康其国指着眼前的太平水库说:“别看现在水面一眼看不到边,2012年栽烟时,水位连现在的四分之一高都没有,守着水库种烟照样要拉水浇苗,苦不堪言。”
据了解,库容量8600万立方米的太平水库是红河州最大的水库,也是云南省第二大的中型水库,即使如此,干旱来临依旧无水可用。康其国遇到的缺水栽烟困境,也是云南烟区广大烟农的烦恼,而且是放大很多倍的烦恼,毕竟位于水库边绝佳位置的烟田,相对于云南庞大的种烟面积而言可谓“杯水车薪”。
与常规的膜上移栽方式相比,膜下小苗移栽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移栽时原本会露在地膜外的烟苗全部留在地膜内,温室效应下土壤和叶片水分蒸发减少,有利于保温保水、抗旱节水。
“膜下栽烟先浇水、再移栽、后覆膜,一天内完成,一次浇两三公斤定根水,此后10~15天内不用再浇水。”康其国介绍,与以往移栽当天浇定根水,隔天再浇保苗水,此后每隔三天左右都要浇水保苗的做法相比,好处多多。
首先是省水,半个月一般足够烟苗支撑到雨水到来,按常规移栽需浇水4次计算,膜下栽烟可以节约3次的用水量,不用再一趟趟地花钱拉水了;其次是省工,根据方便程度不同,一个人一天可以浇一两亩烟田,自家24亩烟田要保证每两天浇一次,至少请6个工,而一个工不包吃喝还要支付60元,这些环节、费用都能省去;再次是省时,由于省去了浇水保苗占用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可以轻松按时保质完成移栽。
膜下小苗移栽,除了烟农感到省时省力外,基层烟站的工作人员同样觉得“相当管用”。
“膜下栽烟还有几个好处,由于薄膜的隔离保护,害虫被挡在外面,烟苗生病的机会减少了,而且烟苗早生快发,没有还苗期,干旱环境下的成活率提高了。”弥阳烟站副站长刘保菊形象地比喻:“这就好比在空调暖房,温湿度条件有保证,烟苗自然长得又壮又快。”
正因为如此管用,一开始对新技术观望、犹豫的烟农很快由衷喜欢上了膜下小苗移栽,加之其简单易行、各烟区推广有力,今年整个云南烟区80%以上的烟田已经推广使用了该技术,成为提高烤烟抗旱能力,保障最佳节令移栽烟苗的强有力举措。
实用——从上到下带来的实惠
始于干旱、利于抗旱的“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赋予烤烟移栽生产便利的,不像节水那么简单。
先看一看育苗。往年漂浮育苗,烟苗要长成十几厘米高的大苗时才能移栽,其间要进行3次剪叶和1次掐叶,每剪一次叶都会给烟苗留下创口,从而沾染病毒病、花叶病;现在当烟苗长到4叶1心(茎高3厘米左右)的小苗时即可移栽,不用剪叶。
康其庆是康其国的弟弟,除了种烟,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育苗专业户,负责给太平村委会的1564亩烟田供应烟苗。“剪叶不仅麻烦,容易造成病毒感染,而且病毒会潜伏下来,栽到田里之后才显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过去育苗要消毒,大棚要改小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他说:“染病的烟苗一旦种到地里,一年的收成就毁了,经济损失不说,被村里其他人指指点点,心里更难受。”
这种情况现在基本不会发生了。“移栽小苗不用剪叶,烟苗感染病毒的几率大大下降,农药使用减少有利于生态环保,而且降本增效十分显著。”康其庆脸上洋溢着欢喜:“育小苗占地仅为常规苗的一半,今年324个苗棚只租了12亩地,每亩800元的地租节省了不少;剪叶是个技术活,一个工包吃喝要100元,这块费用省了;育苗期从65天缩短到30~35天,看守费、管理费也降下来了,育苗成本至少降低60%以上。”
再谈谈移栽。由于育苗期缩短、膜下小苗移栽省水便捷,在最佳节令内完成移栽有了充分保障。“一般4月10号大规模烟苗移栽就开始了,过去赶在5月10号栽完紧紧张张,人还累得要命,现在月底前完成移栽没有困难。”在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镇大密罗村委会11组的烟农李存林看来,移栽提前15~20天,劳动节不用劳动,这是以前不敢想的。
而得益于此,往年移栽完成时间总是“拖沓”的红塔区,2014年和2015年都实现了逆转,从全市倒数后三位上升到了前三位。
玉溪市烟草公司生产经营部副部长刘志江介绍,烟苗移栽前移,可以躲避“倒春寒”,错开用工高峰,降低成本;常规移栽起苗时容易伤根,而小苗在膜下根系生长发育强,一般栽后第二天烟苗即恢复原状,早生快发移栽成活率高;烘烤周期也相应提前,可以有效规避大田后期冷露对烟叶的危害,烟叶质量更有保障。
膜下小苗移栽也并非没有缺点,比如,移栽提前可能会与小春作物收割时间相冲突,再比如,膜内温度过高或叶片长大接触烟膜会造成烧苗,必须及时破口通风、破膜掏苗,但与膜下小苗移栽的优点相比,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分批次播种育苗、高墒深塘等措施有效解决,几乎可以忽略。
“膜下小苗移栽是全市近年来推广最快、农民接受程度最高的一项技术,我们要求村村(点点)有示范,烟农可以直观感受到膜下小苗移栽的好处,2015年全市完成膜下小苗移栽的烟田占总面积的82.99%,而2012年才占1.39%。”刘志江介绍,相对于膜上移栽,膜下小苗移栽优点可概括为:“一低”,病害发病率低;“两高”,成活率高、品质高;“四减少”,育苗占地少、育苗成本少、移栽抗旱用工少、移栽抗旱用水少。
“膜上”到“膜下”的转变,带来的实惠实实在在,这正是膜下小苗移栽受青睐的根源。
管用,实用,简而言之,“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具有节水、抗旱、提升烤烟栽后成活率、促进烟苗早生快发的优势,可减少烟苗剪叶用工,缓解栽后浇水保苗用水、用工的压力。面对全国烟区常有干旱连连的现状,这项“土生土长”的烤烟抗旱移栽技术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