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烟机辅料 > 正文

这一年他们都很了不起

2021年02月07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孙鹏、王勇攀、姜飞、李键豪、邵峥平、寇兴华
A+ A

QQ截图20210207170100.jpg

和风作

辗转奔波 收获满怀

孙鹏

孙鹏,湖南常德烟机公司装配大修车间钳一班班长、产品调试队队长、钳工高级技师。2020年出差累计长达8个月,辗转奔波数千公里,圆满完成国内多家卷烟厂ZJ118型卷接机组、ZJ116A型超高速卷接机组的产品调试任务,被评为公司2020年度“模范员工”。

“雪化了,风暖了,没想到2020年就这么匆匆过去了……”元旦过后,再次启程,我坐在开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高铁上,望着车窗外的景色不禁感慨万千。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当年3月中旬,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卷烟厂复工复产后,为快速恢复生产,急需调试好两台新入厂的ZJ118型卷接机组。公司得知他们的需求后,将这个调试任务交给了我。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我无法去现场调试,只能借助互联网远程指导用户自调。

那段时间,我既要忙于帮用户解决调试难题,又要按时完成公司装配任务。武汉卷烟厂实行的是两班倒每日16小时工作制,我必须全程在线跟踪,经常忙至深夜。

记得有一次,晚上9点,我在公司加班,武汉卷烟厂维修人员发来连线请求,原来是ZJ118突发搓板堵塞故障。我让对方用手机逐一拍摄相关部套工作视频,由于手机夜间拍摄出的工作场景十分模糊,卷烟厂的维修人员几次调整拍摄细节,直至凌晨3点,我们才彻底排除了这一故障。故障解决了,我却无法休息,等我把手边工作干完,已是早上8点……待ZJ118型卷接机组通过验收、投入生产后,我瘦了近6公斤。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与我的调试团队开启了“外地奔波”模式。

首战目的地是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旬阳卷烟厂。在厂区,我们调试人员严格遵守防控要求,时刻佩戴口罩。恒温恒湿的作业环境下,长期佩戴口罩进行重体力和脑力劳动,大家脸上或轻或重都出现了瘙痒问题。好在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3台ZJ118型卷接机组很快顺利通过了用户验收。由于旬阳卷烟厂是首次使用国产自主研发的ZJ118型机组,没有维修、保养经验。于是,我临时编写课件和保养手册,对卷烟厂的设备操作工、维修工进行了培训,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和好评。

旬阳之后再转场至昆明,这次我负责调试公司新推出的ZJ116A型卷接机组。由于这次设备需要在超高速状态下卷接生产Ф5.4mm的细支卷烟,受烟丝等原材料影响,设备调试难度非常大。超高速状态下生产细支卷烟极易产生烟丝填充量过多或过少等问题,烟支圆度和吸阻不达标的现象也屡有发生。我和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卷烟厂的维修人员反复摸索,一点点调整零件尺寸,逐一排除故障点,烟支的质量逐步稳定下来,生产速度也一步步得到了提升。

昆明卷烟厂的设备调试接近尾声时,公司市场部的一个紧急电话把我从祖国的大西南调到了上海——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卷烟厂的一台ZJ118型中支细卷接机组急需调试支援。

上海之后再赴徐州,徐州事毕又赴红河州……一年时光就这样匆匆而逝。这一年里,辛劳与疲惫不少,但收获与荣誉更多。每当卷烟厂检查员盖上设备验收的最后一个合格印章,看到卷烟厂技术人员对我露出认可的微笑,听到他们说着感谢和不舍的话语,我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王勇攀整理)

工艺试新 笃定前行

姜飞

作为秦皇岛烟机公司制丝产品设计室工程师,姜飞负责机械产品设计和用户现场安装调试工作。2020年,他参与设计制造了隧道式回潮机、滚筒薄板式烘丝机,参与研制了公司首台使用钣金工艺的叶丝回潮机。

2020年,对我来说是特别充实的一年:不仅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出了隧道式回潮机、滚筒薄板式烘丝机,还奔赴江西赣州、江苏淮阴等地为用户安装调试设备,更重要的是尝试使用钣金工艺,参与研制了叶丝回潮机。

近几年,烟机设备钣金工艺发展迅猛。与传统工艺相比,钣金件具有方便储存、规格种类少、材料强度高等优势,可以有效减少加工工序,降低制造成本。为进一步提高设计能力,增强设备保障能力,公司在研制新一代制丝类产品时,如最新一代的叶丝回潮机、烘丝机等,均采用了钣金工艺。

叶丝回潮机是公司第一台采用钣金工艺设计的产品。从产品的选型、大小到各个部件的选用配置,我和同事反复论证、调查研究,确定了回潮机的筒体直径、倾角等重要参数。钣金工艺对设备制造的精度要求极高,对设计、工艺、制造的要求极其严格。如果实际制造误差大,设备就有可能装配不上。所以,在设计完成后,我们设计人员与工艺室、制造车间多次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完善参数,保证了首台回潮机如期研制成功。

比如,采用钣金工艺制造的回潮机架梁,最初折弯成型后无法达到设计尺寸要求,厚度误差较大,经过多次探讨交流,我们最终决定试用原平板替代开平板。经过实际加工验证,原平板更适宜高精度的钣金加工。

再比如,在制作四个支腿时,气门设计了全新的结构和样式,除增加了方便检修的观察口外,还将变频器放进了中空的支腿里。但制作起来难度很大,经过与制造车间反复研究、实验,多次修改图纸,我们使用了新工艺,最终设计出了好看、轻薄、实用的设备支腿。

如果说按需求研制出产品是让工业企业用户满意的关键,那么做好现场安装调试则是畅通用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叶丝回潮机通过公司内部验收并发往用户现场后,我和调试人员赶到现场,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设备安装计划。机械安装、电气控制系统、机电联调、上下游设备的协调……经过现场技术和安装人员的共同努力,设备运行实现了过料连续、稳定的目标。在现场,我和工友们紧锣密鼓地对设备运转时的转速、加水量、加蒸汽量、喷嘴喷射角度、通风排潮量进行组合与调整,使各项指标达到生产工艺的需求;同时,把料头、料尾的量以及筒体粘料的量尽可能控制到最低,尽量减少物料浪费,满足精益生产的要求。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用时20天完成了这次安调工作。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设计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到用户现场实地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就会发现许多设计其实是无用的或运行起来达不到理想效果。同一个设备在不同的用户现场会出现不同的问题,相同的问题会因为实际情况不同,解决办法也不同。

新时期产品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很快,设计理念日新月异,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对于烟机设计和制造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将新技术有效转化应用可以大幅提高烟机产品质量、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美化产品外观。作为机械产品设计人员,必须抓紧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工作质量,让用户顺心、舒心、放心。

(李键豪整理)

转战“后台” 挑战自我

邵峥平

“全国烟草技术能手”邵峥平,是上海烟机公司数控高级技师、制造一部车铣复合机群负责人,2020年积极参与各项技术攻关活动,适应新岗位,完成了从“前台”操作工到“后台”生产技术准备工的角色转变。

我原以为自己会一直在数控操作工这个岗位上工作,直至退休,其间最多也就是再尝试些新设备。

然而,2019年年底,职业生涯中最严峻的一次挑战悄然而至: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转型发展,数控加工改革的“第一刀”——“前后台分离”就落到我身上,我转岗成为一名生产技术准备工。工作职责也有了新变化:收集、管理车铣复合机床的零件加工数据,编写零件加工作业指导书,以及整合优化工艺流程等。

刚离开机台时,我有些迷茫,好在领导和同事及时帮助我,让我逐渐适应了新角色。2020年,我一直在参与各项攻关活动。从“前台”到“后台”,我发现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更有用武之地。

2020年年初,疫情暴发。2月12日,我接到紧急电话,公司需要在一周内赶制出一批口罩机压纹辊,任务艰巨。我和许俭、孙月光、何佳佳、余寅杰等同志立马返岗,分工合作,用3天时间试制出了首件压纹辊,一周时间内加班加点完成了任务。

经历了压纹辊的试制任务后,我渐渐学会从后台技术支撑的角度看问题。当AXA凸轮加工中心频繁发生故障时,我便开始考虑WFL车铣加工中心是否能够替代它完成凸轮加工任务,并和顾志伟师傅探讨“AXA怎么和WFL进行数据交换”等问题。7月初,AXA凸轮加工中心又发生了严重故障,当时进口配件买不到,设备一时半会儿修不好。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和顾师傅一起努力,对程序反复修正,对参数逐个调整。两天后,数据交换成功,零件进入加工和部套调试阶段。

这次尝试,不但保证了生产进度,还开启了“用车铣复合加工柱面凸轮”的先河,突破了凸轮加工的生产瓶颈。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意识到,“后台”和“前台”不是孤立的两个平台,而是密不可分的。

9月的一天,在和高级工程师薛晓敏进行工艺技术交流时,我得知“喷丝帽”这个零件非常复杂,孔径差不多头发丝般粗细,属于微孔加工,但孔又是三角形的,不能使用旋转刀具进行加工,目前只有日本一家公司能做出该零件。听薛工说国外公司是用冲的方式进行加工的,我想起车铣加工中心曾用类似的方式加工过零件,是不是可以换个合适的刀具尝试自制呢?后来,这个方案得到了薛工的认可,这让我颇有成就感,觉得“后台”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无论在“前台”还是“后台”,都需要不断学习。11月,我报名参加了部套装配培训。在学习ZB48、ZB416部分部套安装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差错,我初步总结出了“核、看、想、做、验”五字口诀:“核”,根据部套物料清单和发料清单检查是否有缺件情况;“看”,根据部套总装图、三维图及作业指导书找出关键之处及要点;“想”,根据关键点、要点了解零件之间相互关系、安装先后次序等步骤;“做”,根据以上3点对部套进行安装;“验”,对已安装好的部套检查是否符合安装要求,填写自检表。如今,这五字口诀用在了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回望过去一年,可以说收获满满:我编写了85种零件的车铣复合作业指导书,完成了69种零件的工艺优化,39种零件的后台技术支持工作;对车铣前后道的生产链进行整合,完成了“加强车床、车铣、外磨前后道联动”的项目攻关,生产链的节点交付率从95%提高到98%;研制的加工车床软爪工具,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记得刚转岗时,曾有人问我:48岁的你是否还拥有挑战自我的勇气?我想,这一年的努力便是最好的答卷。

驻守车间 再次出发

寇兴华

寇兴华,许昌烟机公司生产技术部工艺技术员,工程师。2020年,她主持完成的《提高五轴加工中心C40U运行效率》获公司精益生产项目三等奖,主持完成《改进工艺规程,解决ZL29导轨加工难题》质量改进项目和两项群众性职工创新成果,所申报的《精加工小压板零件的专用夹具》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2020年,对公司来说是创新升级的一年:为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率,许昌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对工艺技术人员实行派驻服务;对我来说,则是整装再出发的一年:按照“技术整合、业务融合”的基本要求,我被派驻到机加车间,最大限度发挥自己在工艺技术方面的指导作用。

“技术整合、业务融合”的工作要求,派驻服务的工作模式,在公司尚属首次,于我而言也是一次新体验。我和大家一样,坚决服从公司党委决定,坚决做到人到位、心到位、行动到位,坚决站稳一线、服务基层。

我于2006年进入生产技术部。事实上,早在1994年,我作为机加车间技术人员,在生产一线和车间的师傅们一起摸爬滚打过;2020年,我又因工作需要,再次来到机加车间,和车间师傅联手合作,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舞台上一显身手。

但是,2020年和1994年的车间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当时的普通设备已全部被先进的数控设备替代;2020年和2006年的生产技术部也早已今非昔比,生产准备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已几经升级改版,各种信息越来越精准。所以,在我看来,此次整合与融合,奏响了强强联合的最强音。

我深知,技术资源的整合是“表”,业务融合是“本”。到位以后,我和大家一样快速投入到工作当中。

去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公司进口件的采购困难重重,但市场和订单就是命令,决不允许耽搁。

3月初,当ZL28型滤棒成型机组的关键件——烟枪中段国产化成为“卡脖子”的瓶颈问题时,工艺技术员与车间技术人员零距离的优势,使双方一拍即合——攻关小组即刻成立。

技术攻关,工艺先行。我熟悉烟枪中段的“脾气”:精度要求特别高(多处公差≦0.01mm),淬火硬度高,精加工因为装夹、测量等问题难上加难。我把烟枪中段的工艺规程捋了一遍又一遍,不仅和编程技术人员多次讨论加工步骤、切削方式等细节,还多次到车间和精加工工序的操作工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加工工艺精准贴合车间的加工情况。针对精加工的装夹定位难题,我打破常规,吸纳车间精加工操作工的经验,结合我的技术,最终设计、制作了两块定位平板,稳定和保证了精加工工序(烟道槽)的质量和精度要求。事后,我和同事总结经验教训,把一些重要的数据、参数固化在了工艺文件当中,使工艺规程更具指导性、科学性、经济性,同时也保证了工艺规程的普遍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相似零件或不同操作工加工时发生质量事故的情况。

8个多月的不懈攻关,2件国产烟枪中段零件全部合格,标志着该关键进口件国产化的成功,为公司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烟枪中段国产化成功,是工艺技术员与车间相关人员业务深度融合的“牛刀小试”。2020年,除了烟枪中段外,我还参与了传烟导轨的国产化攻关,所在的生产技术部先后完成了连接盘、刀盘体等10种核心制造件的攻关。

看到这些成果,我颇有成就感。公司创新的工作模式,使工艺技术和生产进一步紧密结合,使得工艺技术的保障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车间生产更为顺畅。而我也在不断解决问题、难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工作能力,受益匪浅。不仅如此,我还和编程技术人员一对一“结对子”——我向他学习数控编程技术,他向我学习工艺设计技术。我们互相学习,补齐短板,更好地提升业务能力,服务生产一线。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