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在日常宴席中,卷烟始终是一种最常见的消费品。当然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宴席,卷烟消费量各不相同,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在同一时间段、同地方且同类的宴席中,卷烟消费量往往差别也比较大,这又是咋回事呢?
案例:
最近,笔者老家附近有两位邻居家先后不幸有人去世。为叙述方便,不妨成为甲家和乙家。甲家逝者是一位年满90岁的老人因器官功能衰竭而亡,乙家则是一位65岁的男主人因长期肾衰,一天晚上起夜时不慎摔跤加重病情而亡。这种宴席在当地都属于白宴席,据了解他们俩家使用的烟都是普皖(15元/包),其中甲家消费172条,乙家消费113条,相差近60条。那么为何两家卷烟消费数量相差如此大,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呢?笔者带着好奇心进行了一番调查,得知其中因素有很多。
一是与逝者年龄因素有关。白宴席对于家属来说,总体承受的是悲痛心情,家属情绪低落,郁闷难过。当然如果逝者年逾80岁以上,本地人认为于逝者属于解脱病痛折磨,算得上是一件喜事,俗称为“白喜事”。人们会劝他们亲属换个角度去思考而节哀,因此在操办宴席时,帮忙主事的人也会放开手脚,开支方面不会过分顾忌什么。但是如果逝者年龄较轻,那么对于他们的亲属而言心中是难舍惋惜的,是无限悲痛思念的。在操办宴席时,帮忙主事的人会顾忌家属心情,开支方面有所控制和节约。例如上述两户人家,甲家去世的90岁高寿老人,而乙家去世的则显得相对年轻得多。因此,这是影响两家最终消费卷烟量差别的因素之一。
二是与家庭条件有关。纵观这两家,甲家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经济活络,乙家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其中甲家老人的儿子从事白酒批发生意,这些年赚了一些钱。其两个孙子,一个在市区法院工作,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算得上经济条件优裕的家庭,因而消费时大家没有顾忌。而乙家逝者还有个孬子哥哥,需要人照顾。逝者儿子书读的不多,常年在外打工,没有赚多少钱,而逝者生前不仅不能干活赚钱,而且还要经常花钱透析。数年前盖的一幢房子二楼至今未装修,看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大家都心生怜悯,尽量节约开支,这是导致卷烟消费量不同的一个原因。
三是与操办时间有关。甲家由于去世是高寿老人,因此找来道士念经做法,丧事前前后后大办三天半。而乙家因逝者年龄较轻,只找道士简单操办两天就结束了。比甲家少一天半时间,这要节省许多烟。实际上无论是宴席,操办时间长短是影响卷烟消费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经济拮据的人家,一定要事先做好合理安排,时间能紧促一些尽量紧促一些。而对于家境较宽裕的,则可依家属要求安排。
四是与操办方式有关。操办方式也是影响卷烟消费的不可忽视因素。这里操办方式主要是指伙食问题,一般来说现在农村操办喜宴做饭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自家购买菜请邻居帮忙烧,显然这邻居纯属帮忙,不需要开工资,但每天都要给一包烟和一条毛巾;第二种是请专职上门烧饭的人,他们自带桌椅、材料、餐具、灶具等,这样一般只需要事情结束后结算费用,并给一包烟和一条毛巾即可;第三种是去饭店就餐,这需要开席时餐桌上的烟,酒店人员则无需给烟。因此第一种形式额外花费烟相对多,第三种最少但花钱较多。甲家选择的是第一种形式,乙家是使用第二种形式,无疑甲家会多消费一些烟的。
五是与主事的人有关。很显然,主事的人态度如何也是影响卷烟消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甲家乙家虽相隔不远,但属于不同生产者,在操办整个丧事过程中是由不同的两个人主事的。甲家主事人其妹夫在当地开了一家零售店,或多或少存在亲情照顾因素。主事人在操办甲家的丧事时,极力推荐烟酒等商品都在其妹夫家零售店购买,所以购买烟酒时,内心是想多一些更好,买得多自然就消费得得多。而乙家的主事者,人忠厚老实,处处为家属着想,能节约尽量节约,能不用的尽量不用,由此导致两家最终卷烟消费量有差别也不能理解了。
六是与亲友数量有关。再者亲友数量多少是影响卷烟消费量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甲家是大户人家,亲朋好友多,每餐开席时大概都在15桌以上;而乙家相对来说亲朋好友少,每餐开席时基本在10桌左右。就餐时一桌按两包烟计算,一条多3条烟。在加上亲友回礼及费就餐时消费的卷烟,自然而然比乙家多出许多。因此亲友多,宴席一般办的会热闹一些,接受礼金多一些,花费也自然多一些,情有可原。亲友少,宴席自然冷淡一些,接受礼金也少,花费自然少一些。
纵观以上两个同类宴席卷烟消费情况,给卷烟零售户一些启发,无论城镇还是农村,红白宴席卷烟消费需求量大,因此这类商机如果能够争取必须尽量想办法争取。当然对于不同人家的情况,在卷烟经营方面要尽量依据不同情况合理做好安排,可做适当引导。尤其是红喜宴,要善于做好引导,挖掘客户潜力,力争在档次上,在数量上都能达到理想状态。而对于白宴席,在尽量尊重家属或委托人意见,既不要为难家属,同时也可多了解一下其家庭具体情况,对有消费潜力的客户应做适当引导,力争扩大其消费潜能,以促进卷烟销量提升。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