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烟草文化 > 正文

老烟画再现抗日烽火

2024年06月21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黄丹彤 文/图
A+ A

“十九路军江湾之战”的历史照片

烟画“十九路军江湾之战”

“八字桥战役”的历史照片

烟画“八字桥战役”

“冯庸大学女子义勇军龙文彬”的历史照片

烟画“冯庸大学女子义勇军龙文彬”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士陵园的主体建筑是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半圆形柱廊。

一套完整版抗战题材烟画《十九路军抗日彩色摄影烟画》,由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收藏(馆藏三级文物),详尽记录十九路军淞沪抗日的英勇壮举,再现一段真实的抗击日军记忆。这一套小小的烟画,再现了十九路军浴血狙击日军大场景,也体现了当年爱国商人的民族责任感。

这套3.3厘米×5.6厘米的抗日烟画达28枚之多,为双面印刷,一面为人工上色的新闻照片,另一面为蓝色中文楷书说明,还打上“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并编序号。“我军战壕中传递消息”“冯庸大学女子义勇军龙文彬”“在车站集合之健儿”“十九路军休息时开留声机消遣”“八字桥战役”“十九路军江湾之战”……这套烟画面共涉及28个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画面。

据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员陈乃瑜介绍,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藏近百套民国时期烟画,内容涉及文学、京剧、民俗、妇女、儿童、风景等众多题材,而这套《十九路军抗日彩色摄影烟画》属于战地摄影烟画,是当年对国家时事新闻最鲜明、最迅速、最直接的表达,这类反映时事新闻的烟画能留存至今甚为珍贵。

“烟画反映时事新闻约产生于民国初年,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当国内外发生时局变化时,各烟厂即会竞相印制发行捕捉社会热点的烟画,其中尤以重大事件为主流。”根据陈乃瑜的研究,“烟画,也称‘香烟画片’‘洋画儿’‘公仔纸’,是旧日香烟包内所附赠的一种小画片。20世纪上半叶,随着纸烟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推广,小小烟画风靡一时。烟画内容浩瀚,成为‘小中见大的百科全书’。”

“《十九路军抗日彩色摄影烟画》将实拍照片呈现于烟画上。通过烟画,依稀可见当时上海的吴淞、老北站、商务印书馆、北四川路,宝山路等地的旧址原貌。”这些彩色实录画面,记录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冲锋陷阵,浴血狙击的场景。

一纸烟画鼓舞民心励斗志

“尽管烟画是厂商的小广告,但也体现了当时企业的民族精神。烟商们顶着重重压力制作反映时局的烟画进行爱国宣传,鼓舞民族斗志的同时,也真实记录了中国军民在抗战岁月中不屈不挠的战斗历史。”陈乃瑜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发现,1931“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中国福昌烟公司最早印发了一套《九一八日军侵华纪实》烟画,通过新闻摄影照片画面,纪实揭露了日军的一系列罪恶行径。

1932年,日军发动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上海诸多民族烟厂不畏强寇,与《申报》摄影部、战地新闻社等合作,印发了大量战地摄影烟画,其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印发了《十九路军抗日彩色摄影烟画》,中国和兴烟草公司也印发了《一·二八战事》系列黑白摄影烟画。商家们以摄影手法真实反映日军罪行及中国军民奋起抗战的事迹。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烟画就更多了,这些烟画大多以表现英勇杀敌的人物为主图。一纸小小烟画随烟包售卖,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聚焦烟画

经过对史料档案收集,陈乃瑜从民国报刊、书籍,还有日本人为“庆祝战功”拍下的各种“写真集”中,找到这套烟画的多幅黑白摄影画面与其对上号。

“淞沪血战第一枪”

“八字桥战役”烟画以十九路军在八字桥战役的摄影照片为图,画面可见桥上架起杉木铁丝网和沙包,十九路军战士端着步枪,或半蹲半跪,或匍匐在地,坚守抗击对面日军,这里正是中日两军展开第一次主力决战的淞沪抗战爆发地上海八字桥,记录下了中日两军“淞沪血战第一枪”。

1932年1月28日23时30分,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一部从四川北路西侧突然进攻八字桥区的中国守军,嚣张扬言4小时结束战事,结果十九路军156旅即刻还击,“一·二八”事变就此爆发。

淞沪抗战激战一个半月,日军多次打算通过八字桥迂回攻击上海北站,八字桥阵地三失三得,直到最终停战,日军也未能完全控制八字桥。

十九路军在江湾血战

“—·二八”战争爆发后,日军攻击十九路军阵地,向江湾数次冲锋,均被击退。1932年2月7日,日军向江湾屈家桥猛攻,十九路军英勇反击,击毙日军数百,余敌突围溃逃。

2月20日,日军向吴淞、江湾、闸北全线大举进攻,以猛烈炮火向江湾镇轰击,并以大队冲锋3次,均被击退。2月23日黎明,日军多次冲锋遭中国军队抵击溃退。

2月25日,日军主力增援后,以重炮百余门向国军阵地猛轰,并以全力进攻江湾西北的小场庙,江湾、庙行两地驻军竭力死守,阵地未动。中国军队发起反击,其中一路由江湾镇出谈家宅攻日军左翼,加以包围,日军突围10余次未得逞,双方展开肉搏战,毙敌1700多人。

“江湾血战”整整打了一个月,十九路军奋起抗敌,死伤千余,营连长阵亡者有12人之多,日军死伤达数千人。

“冯庸大学女子义勇军”

这是淞沪抗战中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当时沈阳的冯庸大学曾专门组织一个“冯庸大学女子义勇军”赴上海支援抗战,烟画中正是对冯庸大学女子义勇军龙文彬的特写。

1931年11月1日,冯庸大学学生抗日义勇军誓师成立。1932年2月上旬,冯庸大学组织的学生抗日义勇军126人,在校长冯庸的带领下,特由北平奔赴上海参战。到达战地后,因训练有素,很快建筑起防御工事。3月1日全线撤退时,他们在浏河方面抵御过日军。这支由126人组成的学生义勇军中,有16名女学生,她们组成“女子抗日义勇中队”,由冯庸夫人、冯庸大学体育系学生龙文彬出任队长。

小资料: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士陵园

记者来到位于广州水荫路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士陵园,见到这座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陵园,建有凯旋门、先烈纪念碑、英烈题名碑、抗日亭、将士墓、战士墓、先烈纪念馆7处烈士纪念建筑物,整座陵园建筑规模宏伟,富有古罗马建筑风格。

陵园主体建筑是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半圆形柱廊,在柱廊前的中央耸立着一座高约20米的花岗石纪功碑。纪功碑上筑有一座肩托步枪,背系一顶铜鼓帽的威武的铜铸战士塑像。塑像前下方台阶卧伏着两对铜狮,八个铜铸宝鼎排列在纪功碑的石基上。铜像、铜狮、铜鼎,寓意着“一·二八”淞沪抗日。

那么,十九路军将士墓为什么建在广州?这是因为军队中绝大部分将士都是广东人。十九路军的番号是1930年中原会战时发表的,它起源于孙中山创建的革命部队粤军第一师,当年在广东组建,除了军官中有极少数的外乡人,几乎所有士兵和绝大部分军官都是广东子弟,单是蔡廷锴将军的故乡广东罗定就有300多人。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