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匠是做旱烟的工匠,抽旱烟在旧时农村很普及,在当时是一个能赚钱的行业。烟俗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的鼻烟,鼻烟的原料其实就是用烟叶研磨成的细末,再加上点药材香料。存放烟末的小瓶俗称“鼻烟壶”,吸闻后,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闻鼻烟在各阶层更是蔚为风尚。
后来,旱烟、水烟、卷烟成了国人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方式。旱烟的用具叫旱烟袋,用于装旱烟叶的,烟杆是用木头、竹竿做材料,挖空内心,一头是玉石烟嘴,另一头是金属做的烟窝,用火镰点烟。
吸水烟的用具被称为“水烟壶”,它有两个口,烟管口放烟丝,点燃后烟气经过烟管口下面的小水箱再从水里冒出,再经由吸管口流出气体。点火需要粗纤维的火纸,用手捻成空心纸卷的“纸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报纸或废纸卷烟。农村抽烟者一般在菜园地或者开荒的地里种植些烟叶,长大后的烟叶便摘下来编好挂在屋檐下风干。加工烟叶时,烟叶的主茎会被摘下,而这烟茎晒干粉碎后可以碾碎与烟叶掺在一起,在困难时期还掺些红薯叶。
庄稼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不停地忙碌,干活累了,村民们会聚在一起抽袋旱烟,侃会大山。烟匠所制出的烟丝多供给富豪绅士或商贾名流。
烟匠在城镇有铺面,来料或买料加工。也有走村串户的烟匠,村里人拿来烟叶加工。
烟匠的工具有刨烟凳、烟刨、切刀、榨床、烟板、夹头、夹板、榔头、绳索等等,做烟的手艺流程繁杂,工艺独特。在调拌、整形、压实、开条、上榨、启刨、揉捻、包装等工序上都非常讲究,一点点马虎都会影响到烟丝的质量。
烟匠制烟的工序是:把烟叶上的灰尘等杂质去掉,抽去烟叶中的茎,用稀释的菜油、茶籽油和水喷洒在烟叶上。然后,把烟叶一张张地放在一块1米见方的木板上,码整齐,无空隙,上面再放一块同样大小的木板,压好。先开条子,用五六斤重的切烟刀,把木板中压着的烟叶开成7条。把7条烟叠起来,夹在夹头里,再放到刨烟凳上,凳面前低后高呈倾斜状。用大绳索、夹板绞紧,再用两根小绳索捆住,将烟叶固定,只露出一小截在烟凳外。开始刨了,人坐在烟凳上,然后拿起烟刨,这刨子很大,刨片就三四寸宽。双手紧握烟刨柄,让刨刀紧贴烟叶,不紧不慢地刨。随着刨子的一来一去,烟丝从烟刨上冒出来,每人一次刨30来斤,刨成烟丝后,便用元书纸、桑皮纸包装。
烟匠不仅需要技巧,而且还需要强健的体力,尤其是整个操作过程中,这烟叶散发出强烈的辛辣味道,除非是“老烟枪”,一般人是难以忍受的。
20世纪初,卷烟的到来开启了新时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使得国产卷烟问世,烟匠制烟这个传统技艺,已消失40多年,它只能带着时间的印记,遗憾地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永远定格在人们不可忘怀的乡愁里。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