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电子烟卖得很火。尤其是,电子烟一度被当作戒烟的辅助工具,一些青少年还视吸电子烟为赶时髦、“耍酷”,以至于电子烟销量一直居高不下,商家赚得盆满钵满。然而,电子烟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得以推出,电子烟管理越来越严格,不少地方还将之纳入控烟范围,电子烟火热的市场逐渐变冷。
“‘奶茶杯’‘可乐罐’‘星球杯’,3个只包邮,厂家直送”……在刚满十八岁的“老烟民”小晨的朋友圈里,她时常能看到兜售这类“玩具”的微商广告。不过,这些五颜六色、名字可爱的东西并非真的玩具,而是一种一次性电子烟。尽管针对电子烟的法规和强制标准陆续推出,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些非法生产的“三无”电子烟在网络上的生意似乎未受影响,经过“包装”销售甚至越发火爆。
正规电子烟是合法商品,只要走正常的销售渠道,就不会受到干涉。但在严管与规范之下,电子烟的销量较过去出现大幅下降,少数过惯了好日子的商家,不甘心收益显著下滑,当电子烟销售的正路走不畅时,就想着走歪门邪道。
比如,线下销售查得紧、管得严,就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电子烟监管严了,就改头换面,用玩具、食品的外壳,来掩盖电子烟的实质内容。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不久前市场上出现一款针对儿童销售的“气体口香糖”,该产品吸一口就能吐出烟雾,外观“可爱”,包装像零食,但经检测发现,该产品本质上是电子烟。这次调查发现的包装成奶茶杯、可乐罐、星球杯、玩具等产品的电子烟,是电子烟换“马甲”营销的又一例证。
既然电子烟营销不走“寻常路”,那么,监管要出“断路”狠招。事实上,电子烟严管之下的市场异动已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推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比如针对通过电商大量销售电子烟等现象,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邮政局11月23日联合发布通告,对寄递电子烟产品、烟弹、电子烟用烟碱等实行限量管理,每人每天限寄一件,不准多件寄递。电商限量,商家在线上大量营销的路被封堵。
“断路”狠招,更应该针对把电子烟伪装成其他产品营销等现象。无论外包装如何更换,只要是电子烟,就会存在吸出烟雾等本性。只有对市场上可疑新产品进行快速检测,才能尽早暴露出这些商品的“真身”,才能减少电子烟对消费者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此外,无论营销渠道多么隐蔽,电子烟黑产链条有多长,其总会留下营销迹象。监管部门不仅可以全链条各个击破,而且还可以追溯源头,进而铲除整个黑产链条。
还要看到,过去电子烟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当产能过剩时,多出来的产品就会自找出路。若将部分生产线转产,有望从根源上为电子烟封堵歪门邪道。营销广告刻意误导、青少年对电子烟的扭曲价值观等,是推高电子烟不合理需求的重要原因。加大对这方面的治理力度,就能从需求端为电子烟非法营销釜底抽薪。让供需两端都走“下坡路”,方能早日治理好电子烟市场乱象。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