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部分省市烟草专卖局先后下发《电子烟零售点布局规划》公告。根据公告内容,从业者最为关心的派证事项有所调整:1.申办时间因地制宜,如浙江已明确5月25起开始受理申请;2.派证总量相对征求意见稿有微调,如湖北新增9张;3.各省市管辖的各地区至少派发2张许可证。
之前各地征求意见稿发布期间,“个别区域是否派证过少?”就曾引起行业热议。如今下限虽然有所提高,但在一地只有两家店能够确定留存的情况下,似乎预示着部分下沉市场门店将就此退出行业。
格物为此与河北、新疆、安徽、山东、黑龙江等多地的下沉市场店主进行了交流,发现在门店的倒闭潮下,当前的派证数量已基本能覆盖专卖店数量;而有机会留存的店主,则准备通过迁店、亲自看店等方式缩减成本;而对下沉市场的未来,大部分店主态度较为悲观。
派证数量与门店数量大体匹配
在《下沉市场电子烟生态:从烈火烹油到转折关头》这篇文章中,格物曾指出彼时下沉市场电子烟店的生存状态:在品牌高额补贴的利诱下入局,却因门店数和客群数不匹配、品牌声量不足、赢家通吃等问题陷入经营困境。
而春节过后,上述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门店倒闭潮依旧,并一直持续至今。河北某县店主告诉格物,“原来在我们这个小商圈一共有7家门店,前不久倒闭了一家。烟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走访时还告诉我,其中几家店已经没有实际经营了。"
闭店潮的结果是,在很多区域,留存的门店数量和派证数量基本能达成匹配。这与各地点位布局规划中强调的“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行为习惯等因素,确定所辖行政区域内电子烟零售点的规划数量,实施动态管理”原则是相符的。
黑龙江某县店主一直对当地门店数量保持密切关注,他对格物表示,“我们这里给了6张证,完全能覆盖门店数量。在鼎盛时期,根据我的了解,全县门店数也不会超过10家。现在好多门店没有正式关停,但实际开业的可能要折半了。"
安徽合肥某县店主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根据点位规划,我们这里一共会发放19张许可证,烟草的工作人员曾经透露过,目前本县门店数量共有27家。理论上覆盖不了全部,但在年底的一次摸排中,已经有多家门店因为不正常经营被刷掉了。"
按照甘肃的点位规划,某县只下发两张零售许可证,不过该地一位店主坦言,“我们县里长期活跃的电子烟店,其实一共只有3家,店主相互之间都认识,据我了解,三家继续做的意愿都不算高,不排除在拿证之前就会转行。"
广东某店主则对派证数量感到讶异。“我们整个县的门店数量不会超过10家,一共发证26张,没有看懂这背后的深意。”
亲自守店,边走边看
在《店主留存意愿调查:六成继续坚守,两成彻底转行》一文中,有超过62%的店主向格物表示,长久以来业绩低迷的状况,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这导致大多数店主滋生出一种悲观情绪:哪怕能够拿到零售资质,也不排除转行的可能。
“拿证后再观望一阵儿”,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而目前已有不少下沉市场的店主,提前开始观望,主要表现为三种状态:多店店主关停一部分门店、商场店主谋求转成街边店的可能、裁员降本。
门店位于广东某村的店主告诉格物,目前他的其中一家门店,已经向外张贴招租告示。“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关停一家店,目前还没决定离开这一行。但小地方的消费力毕竟有限,如果未来几个月业绩太差,同时开几家店,可能会赔掉底裤。”
在试抽失去合法性的情况下,搬离商场,已经成为众多商场店主的目标。“其实在我们县城,商场和步行街是最能聚焦客流的地方,不过长远来看,商场店的性价比可能不高。公众场合不能试抽,疫情导致商场反复开闭,租金成本偏重都是原因。”吉林某乡店主告诉格物。
不过在办证前夕,迁店导致工商信息的变更,是否会让门店失去申办首批证的资格,大多数店主仍有顾虑。“转到街边一定是趋势,不过现阶段还是不能冒险,万一拿不到证,失去售卖资格,那就得不偿失了。”一位店主对格物说。
而根据格物了解到的信息,浙江、天津红桥区已经明确,成功申报的门店,变更门店地址并不会影响首批零售许可证的发放。
亲自守店也成了好多下沉店主的选择。“对于我们县乡店来说,人力成本算可控,但相应的,业绩天花板也比较有限,所以根据我的观察,这段时间大家都有劝退店员的迹象,局势不好的话,方便之后退场。”河北某县店主在守店多日后表示。
对于下沉市场门店的未来,在与格物沟通的店主之中,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
看好的一方,观点大同小异。“过去因为品牌的狂轰滥炸,市场容量有限的下沉市场也出现了门店过剩的情况,但零售许可证下发之后,留存的门店数量将和当地的消费力基本匹配。这样留下来的门店,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而反方认为,“下沉市场规模有限,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低等天然的局限性没有改变。除此之外,电子烟回归烟草风味,这对于卷烟流行度高的县乡来说,意味着电子烟的转化方式要更多集中回归减害性上。"
不过无论是正反方,都对格物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下沉市场店好不好做,其实与是否位于下沉区域无关,如果将来从业者难以坚持,一定是口味无法吸引复购、门店毛利率过低等行业共性问题导致的。”
“到现在这个阶段,基本都没了执念,坚守和退出都没什么值得歌颂和遗憾的。”一位店主对格物说。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