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责任 > 正文

韦品胜的驻村“三板斧”

2021年11月11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吴珊、刘雪红
A+ A

近日,见到韦品胜时,是在他曾经驻村帮扶3年多的平塘县牙舟镇甲本村。为了动员乡亲们接种新冠疫苗,他带领他的攻坚队“原班人马”再次进驻甲本村。

韦品胜与同事赴甲本村动员村民注射新冠疫苗。(李庆红 摄)

  韦品胜现在是平塘县烟草分公司党群人事股股长,2018年1月,他从县公司基建办主任的职位上,抽派到甲本村任驻村工作组组长。“甲本村是我们公司的帮扶村。甲本村驻村工作队一共8人,我们公司就占了6人,其中5人是共产党员。”韦品胜说,来之前,做好了迎接各种挑战的思想准备,但是,到了甲本村后,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超出了原先的预判。 

  如今坐在村委会办公楼的会议室里,窗外,秋雨绵绵,室内,茶香四溢。“刚来的时候,办公楼破败不堪,透风漏雨,办公没有电脑,没有网络,还三天两头停水,要是遇到这样的雨天,根本无法办公。”韦品胜说,当时的村党支部建设松懈,支部活动基本上没有开展,制度欠缺,人心涣散,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无法体现。

  甲本村今昔的变化,在韦品胜的讲述中,渐渐清晰起来。

  甲本村是石漠化山区,土地破碎,缺土少水。这里是平塘的老烟区,是非贫困村。2014年的数据显示,全村8个组共有建档立卡户52户169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为14.05%。

  韦品胜驻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多方争取资金,筹建村委会办公楼。同时,加强村委会阵地建设,争取公司支持,配齐办公设备,开展支部共建,梳理完善和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强化党员政治思想学习教育,将全村划分为5个工作网格,每个网格配一名党员和一名驻村干部,围绕网格区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帮扶组在烟农家挑选优质样品烟。(李庆红 摄)

  韦品胜在摸底调研中发现,制约甲本村发展的有三大因素: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二是产业发展单一;三是群众思想观念落后。

  围绕这三大问题,在接下来的帮扶中,韦品胜亮出了他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便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多年来,水一直是当地群众最头痛的事情。

  甲本村大冲组的山上有个溶洞,原先通过实施水利项目,把水引了出来,但只能供给地势低矮的3个组,剩下的5个组只能喝水窖水。最恼火的高山组坐落在1100多米海拔的石山上,村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挑水,由于山高坡陡,一挑水到家只剩半桶,一盆水要重复使用,生活苦不堪言。

  韦品胜主动联系县水务局,在甲本村实施自来水提质改造工程,7个组实现了集中供水。针对高山组,则采取从溶洞引水进家,为每家每户安装净水器的方式,确保了村民的饮水安全。

  同时,实施串户水泥路、庭院硬化等项目,全村共建串户路8005米,庭院硬化207户7385平方米,安装了太阳能路灯,8个组实现了网络全覆盖,村寨人居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韦品胜的第二板斧直指产业培育。

  以前的甲本村,除了烤烟,种啥啥不行,群众致富渠道少,年轻人外出找活干,村子成了空心村。

  驻村工作组发挥烤烟技术优势,提高烤烟种植标准化,让甲本村烤烟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提高烟叶采摘成熟度,强化烘烤环节技术指导,今年甲本村上等烟比例达到74.79%,和2016年来驻村时相比,整整提高25个百分点。”韦品胜说,今年全村烟叶种植面积500亩,售烟金额119万元,12户烟农户户挣钱,户均收入9.92万元,带动30名群众务工,人均务工收入5500元。

  除了烤烟,刺梨、板蓝根、油茶等产业纷纷落户,产业的多元化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全村种植刺梨2750亩,板蓝根300亩,油茶1500亩,从一“烟”独秀,发展成为以烟为主,多产业齐下的产业格局,产业实现建档立卡户全覆盖,利益联结全覆盖。

  韦品胜的第三板斧用在了思想扶贫上。

  “2018年5月我到牛脚关组召开群众会,几十个群众吵成一团,争当贫困户。”韦品胜说,最先提出当贫困户的是老支书的儿子向某某,他的理由是,孩子多,负担重。向某某家田土耕作条件好,家里住着大平房。其他村民见状,马上站起来说:“你家要是贫困户,我家也要当!”为了争当贫困户,会场吵成一锅浆糊。

  “这个组是全村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原因就是不团结,为芝麻大点事就吵架扯皮,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牛脚关组距离村委会有7公里,村里多次想硬化这条道路,每次都是因为集资、投工投劳等问题而“流产”,村民们不想出钱、不想出力。等到2019年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农村公路大会战,才修通了这条路。因为“等、靠、要”的思想,产业进不来,村寨变化慢,发展总比其它组“慢半拍”。现在牛脚关组村民说起这件事,仍为当年的愚昧懊悔不已。“整整比其他组晚了5年。”

  田儒胜就是牛脚关组村民。多年前,因为院墙的事和邻居天天吵架,耗费了大量精力,根本无心生产,为了争那一墙之地,双方甚至大打出手。

  韦品胜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调解。“你看你们两家,光吵架过日子,家里都穷成什么样了,别的组发展产业都过上了好日子,你们打算让子子孙孙继续吵下去吗?”好说歹说双方终于同意划定边界,签字盖手印,一桩多年的邻里纠纷才了结。

  韦品胜的话,深深刺痛了田儒胜。他决定好好挣钱,为子孙留点家业。这些年,他种了13亩刺梨,去年收入2万多元,今年收入3.2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刺梨种植大户。

  思想通,则一通百通。

  工作组通过说服教育,树立学习榜样,引导村民自治,组建自治会,全村形成了勤劳致富、你追我赶、争先脱贫的氛围。现在的甲本村,环境漂亮人精神。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