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行走在三秦大地,田野一如晚春,路边葱绿的大树,枝叶繁茂,相互交叉,微风吹来,能听到“沙沙沙……”的响声。映入眼帘的几块麦田,绿油油的,风吹过,青青的麦苗像大海的波浪起起伏伏,引人注目。几只喜鹊从远处飞来,站在树梢上唱起了欢快的歌。地上的母鸡一只一只翘着尾巴寻找落叶里的虫子,为窝里的小雏鸡忙忙碌碌寻找食物,这样的场景美如一幅幅乡村田野画卷。
“在田里起好垄、覆好膜,把这些长势喜人的烟苗移栽到田里,之后就是后期管理了。别小看这一棵棵小青苗,这是老百姓致富的‘金叶子’。”汉中市略阳县烟草专卖局驻略阳县郭镇谭家庄村第一书记何山介绍说。
谭家庄村村民裴与帮站在烟田,看到一垄垄整齐的烟田,回忆起了往事。“原来家在山上,没有像样的路,动不动就停电。”因为条件有限,裴与帮在外打工多年。
裴与帮家的烟苗
“经过调研摸底,了解到村里实际情况后,我们县局捐赠4万余元对中梁山道路进行了维修。后来还协助联系电力部门对中梁山的电进行了扩容,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何山说。
路修好了,电稳定了,裴与帮决定回到村里了。“2018年,我开始种植烤烟,第一年种了20多亩。不懂的地方,有烟草局的扶贫工作队和烟叶技术员,给我一遍遍地讲解、培训。”裴与帮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年底实现烤烟经济收入7万元。
2019年,裴与帮家里发生两件大喜事——买回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他个人还被评为全镇脱贫致富先进个人。“当时参加了表彰会,镇里给我颁发了荣誉证书。”回想当时从领奖台上拿到证书的情景,裴与帮说,种烟虽辛苦,但很值得。年底看到收获,心里就乐开了花儿。
在易地搬迁后新装修的二层小楼里,裴与帮抱着自己一岁多的小儿子,满脸幸福。“我会继续辛勤种烟,为全家人更好的生活不断努力。”
2021年,裴与帮种了30亩烤烟。
“栽烟的时候,裴与帮他们家忙不过来,就请我们这些邻居帮忙,一天给付100元工资。”帮忙移栽的邻居说,到秋季收烟的时候,裴与帮也会找他们帮忙,他们乐意在家门口做工,“真实的挣钱顾家两不误。”
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辛口移民小区的社区女工李永凤,万万没有想到,在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了,还能走出大山。“真的没想到,能搬出祖祖辈辈生活了几代人的土房子,住进铺着地砖、宽敞明亮、窗明几净的大房子,过上城市人一样的生活。”
“起初,她一家人死活都不愿意搬出山的。”周至县烟草专卖局驻玉皇庙村工作队长武旭亚说,政府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政策出来时,工作队及时到家通知,但是李永凤一家根本没有搬迁的意愿。“她们一方面舍不得自己辛辛苦苦攒钱盖起来的几间土木房,另一方面担心搬迁后没有生存技能,挣不到钱,生活会很艰难。”
之后,武旭亚和工作队成员曾数次登门拜访,“讲政策,讲好的环境将会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但收效甚微。”
反复琢磨后,武旭亚找到了李永凤原来的好邻居、之前的搬迁户刘玉巧,回家现身说法。李永凤说,武队长把她们一家人带到刘玉巧家里现场参观,“还带我们到社区工厂观摩,告诉我,以后我也可以在社区工厂上班挣钱。”这才慢慢打消了李永凤的疑虑。
在扶贫工作队全体人员的帮忙协调下,李永凤一家于2019年9月搬到了马召镇辛口移民搬迁社区120平米的新房里。
在社区工厂,李永凤正熟练地分拣猕猴桃,当问及目前每月的收入情况时,李永凤回答说,她在社区工厂上班,不用出小区就能挣钱。计件工资,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有时一天还能挣200多块钱。“算起来,比以前的收入多出很多倍……我老公外出挖苗木打零工,只要出工,每天有500元左右的收入。”李永凤笑地开心幸福!
李永凤(左二)在社区工厂分拣猕猴桃
到达周至县王家河镇玉皇庙村脱贫户何东锋家门口时,养蜂人何东锋正蹲在门前的油菜花地前,对着一个蜂箱,侧耳细听。
“要随时密切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飞出的蜂越多,蜂群就越强。”何东锋说,如果发现出巢蜜蜂毫无秩序地在箱上乱爬,像是在寻找什么似的,这个时候,再把耳朵靠近箱侧,若听到箱内蜜蜂“嗡嗡”声音混乱,表明蜂群内失王,“需要尽快培育新的蜂王了。”
何东锋已然成了一名养蜂专家,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培育蜂王,什么时候该给一箱内的蜜蜂分群。2021年,何东锋养了100箱蜜蜂,如果天气、蜜源和销售都理想的状态下,一年下来,能带来30多万元的经济收益。
谈起脱贫之前的生活,何东锋觉得有点“不堪回首”:“2015年,父亲患病卧床不起,女儿上大学,儿子读高中。”当时在外打工的何东锋,只能回家照顾父亲,“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全部用来给父亲治病,还欠了一屁股债。”妻子打零工挣的一点工资,根本不够维持家用。
2016年,扶贫工作队的到来,解了燃眉之急。“老父亲的医药花销纳入了大病医保健康扶贫项目,两个孩子的学费也享受到了贫困学生教育资助。”何东锋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
何东锋觉得,脱贫致富不能都靠国家、政府,“自己也要想办法。”
玉皇庙村春、夏、秋季花开遍野,为养殖蜜蜂提供了天然条件。“何东锋以前养过蜂,但疏于管理,没挣到钱。”驻村工作队长武旭亚在了解到情况后,先动员鼓励何东锋参加蜜蜂养殖的各处学习培训,之后,又为何东锋送去了15箱蜂。
“有时在村里培训,有时去养蜂基地学。”何东锋静心学习,这一次的努力,很快有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的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于是开始扩大养殖规模,从最初的15箱,到2018年的100余箱,不仅成了养蜂能手,也脱贫退出了。
何东峰(右)和扶贫队长武旭东(左)查看中蜂养殖情况
2018年底,何东锋成立了“蜂露源”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加入,“最多时候,合作社为村民代养蜜蜂达300多箱。”何东锋希望带领大家一起,用收割的好蜜,换来更加甜美的生活。
绿水青山的大美环境里,行走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村庄更美了,脱贫群众生活更有保障了,笑容更多了,日子更甜了。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