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他的儿子部队服役结束后跟他一起种植烟叶。论年龄,他是不折不扣的传统烟农;但论理念,他绝对算得上一名现代烟农。如果在传统烟农与现代烟农之间有一条临界线,他定会牢牢扎根在这条临界线的附近,他有着传统烟农的朴实勤劳和苦干实干,也有着现代烟农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视角。他就是山东潍坊安丘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王家庄烟站徐村烟农李云先。
今年55岁的他自2021年种植烟叶以来,便一直耕耘在他所挚爱的这方热土上。中等的身材,瘦削的身体,睿智的双眼,豪爽的健谈,这是广大烟农对他的评价。李云先尽管种植烟叶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已然掌握了做好烟叶生产的基本要领,成为当地烟农愿意向其取经的“好把式”。
图为李云先(右)正与烟站技术员沟通交流
账要细算
谈起烟叶种植的比较效益,李云先娓娓道来,“种植烟叶的效益相对比较稳定,育苗不用自己管,由专业化育苗工场提供,生产技术不用愁,由烟站进行培训指导。只要我们用心、努力,只要我们把烟田管好、把烟叶烤好,就不愁卖个好价钱。”
李云先虽然一直生活在农村,但他却有着相当的生产经营头脑。从小打小闹的贩卖水果、蔬菜到拉砖拉水泥,从四处赶集卖大锅到开厨卫用品专卖店,他都干过。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艰辛,有时挣、有时亏的经商经历,给了他丰厚的滋养和坚韧的意志。从2008年他经营厨卫用品专卖店以来,凭着质优价廉、诚信经营,李云先的店面生意红火,年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
但李云先就是这样一个不安分的人。2021年他不再经营厨卫用品专卖店,在别人的不可思议的眼光里,他毅然决然种起了烟叶,并且第一年就种植了240亩、纯收入达20多万元。在李云先看来,烟叶种植与店面经营有着相通的道理,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回报,如果想赢得好的收入,就需要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就需要把账目算细。
在李云先的心中有两本账,一本是目标激励账,就是每年定一个既切合实际、又富有挑战性的目标,以此激励人、鼓舞人,不断把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好地把相关的资源条件和有利因素调动起来;一本是过程把控账,按生产环节从生产物资、人工成本、烘烤费用等予以明确,突出关键环节、重点事项,注重抓早字、争主动,着力抓细节、强落实,在逐一落实、翔实比对、持续改进中提高过程把控水平和目标达成能力。
为此,他专门用一个笔记本进行记录,在翔实记录之外,他还会进行及时分析,以便不断改进提升。“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省,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能省则省,一分也不能乱花。”为了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李云先花了4000多元买了一台打药覆膜施肥一体机;但为了节省机械维修保养费用,所有的机械设备基本都是他自己维修、自己保养,这样一则为了节省,二则为了更懂、更好用。
烟要精管
在李云先看来,烟叶生产管理如同“弹钢琴”,只有将环节准备、技术落实、用工管理、费用控制等协调联动起来,提前一步早打算,靠前一步抓落实,才能保证一个更好的结果。“烟叶生产是不可逆的,从烟叶移栽到大田管理,从打顶抹杈到采收烘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落下。如果一旦落下一个环节,哪怕是错过了几天,轻则会多费几倍的功夫,重则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对烟叶种植管理,李云先有着自己的切身体会。
技术落实是基础。只要是烟站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措施,李云先都逐一落实,他不但明确“干什么、怎么干”,而且还弄清楚“为什么这样干、干到什么程度”,做到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近年来,无论是推广宽窄行还是铺设滴灌带,无论是使用双色膜还是增施有机肥,每一项他都主动接受,每一项他都积极使用,通过精准落实,促进了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的不断提升。
管理需要主动把控动态。李云先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进入大田管理期间,他每天不到自己的各个地块转一转,每天不到别人的田间地头看一看,他就有些放心不下。所以,他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到各个烟田地块转一转,哪块烟田需要浇水,哪个地块需要病害防治,他都心中有数,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
而今,李云先又多了一个得力的帮手,儿子退役后便开始帮衬他,这让李云先如虎添翼。其实,他更是在历练他的儿子,他坚信,经过烟叶种植几年的摸爬滚打,他儿子收获的肯定会更多。
图为李云先(左一)正在丈量核实流转烟田地块的面积
人世间,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付出;田地间,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收获。每一份付出都值得尊重,每一份收获都值得珍惜。李云先在自己收获满满的同时,不忘将自己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向其他烟农倾囊相授,以为民奉献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烟农的尊重和称赞。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