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安徽中烟的科研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科技人员砥砺前行,推动着一次次黄山品牌产业升级。其中,葛少林同志的奋斗轨迹就是对这种科研精神的完美诠释。
葛少林,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并承担技术中心新建科研设施建设任务。2005年进入安徽中烟,深耕烟草科技创新16载,始终以“满腔热情、富有激情、充满智慧、奋力创新”的良好状态,致力于推动安徽中烟技术革新和品牌发展,在实现安徽中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壮志满怀,不懈追求。
有一种奋斗叫夙夜不怠
为打造匹配黄山焦甜香特色的再造烟叶,葛少林立足化学专业特长并积极拓宽研究领域,着力于化学组成、物理特性以及燃烧特性再造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在产品中试阶段,他经常通宵达旦地留在现场,试制样品,并一根根评价;一遍遍调整工艺参数,不断重复着“评价-反馈-调整”模式,用心探索、力臻完美。不知坚守了多少个这样的夜晚,终于铸就了今天安徽中烟的烟叶再造创新平台——一个集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装备研制以及成果转化应用于一体的系统化创新平台。
有一种责任叫责无旁贷
古卷青灯,往往是科研人员真实的工作状态,没有人在关键节点指点迷津,答疑解惑,很容易产生迷茫和倦怠。
葛少林说:“我的角色就是帮助年轻科研工作者成长,做他们职业发展的引路人,这是我的责任,责无旁贷”。
作为检测分析室分管技术研究的副主任,葛少林在关注科研进展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尽管科研工作千头万绪、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他仍不忘时时与其他科研人员开展谈心谈话,或是技术学习交流、或是心得体会分享、抑或是研究方向规划,推心置腹、倾囊相授。在葛少林任职科室副主任期间,检测分析室累计取得中级职称资格5人,高级职称资格7人,科研工作亦取得累累硕果。
在做好具体研发及管理工作的同时,葛少林还同时兼职承担技术中心新大楼的工程建设工作。从零学起,与项目办同事一起克服新冠疫情的影响,出色完成了组织机构及工作机制建设、专业实验室工程建设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深化设计等工作任务,提升专业实验室工程建设能力,协同推进项目各项建设工作。形成了以“产品集成开发单元”为中心、“专业模块集成单元”(涵盖:原料、香料、工艺、质控、检测以及科技创新服务)科学合理分布的 “立体布局”。
“为公司研发工作创造一流的硬件环境,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我的责任”。
有一种信念叫黄金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我们的黄金时代。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力争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葛少林的自我激励,也是一种坚定的信念。
近年来,安徽中烟持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优渥的科研条件、扎实的创新平台、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开放的学术环境,诚如葛少林所言,科研人员的黄金时代已然来临。
如说而行。葛少林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烟草专卖局重大专项项目、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以及安徽中烟科技项目30余项,在卷烟保润机理研究和烟叶再造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新的原动力,并先后荣获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荣获公司科技进步奖10项;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授权26项),发表中文核心以上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21篇);此外还担任多个SCI期刊杂志特约审稿人,并荣获2018年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荣誉满满、硕果累累、著作等身,葛少林同志铿锵有力地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也充分地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正是在众多象葛少林一样优秀的科研人员的努力之下,“黄山”品牌展焕新颜,徽烟品质有口皆碑,“甜润的徽烟”热销大江南北。
科研没有尽头,葛少林的故事仍在继续,攀登者的脚步永不停歇。他将继续践行安徽中烟“攀登者”文化,朝着心中的“黄山梦”大步向前。在葛少林同志先进事迹的精神感召下,安徽中烟科研人员也必将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伟大征程中,披坚执锐,所向披靡。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