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山(右)在村委会帮村民办理业务。张静梅摄
今年41岁的王天山,是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共和镇军屯村人。短短十五年时间,他从“一穷二白”烟站科技助理,变成了现在的村党总支书记、致富带头人,这一路走来,王天山经历了许多许多。
15年前,王天山还是当地烟站的一名科技助理,说是科技助理,于他而言,更多的则是一边帮忙一边学习。
2008年,学到烟叶种植技术的王天山小试牛刀,在村里承包了10亩土地,搞起了烟叶种植,第一年便尝到了甜头。
往后的日子,王天山越发自信,越干越有劲的他索性承包了90亩土地,准备风风火火地干一番事业。一向勤劳的王天山,也在烟叶种植的道路上趟出了一条致富的道路。“2016年的收成最好,刨除成本,都还剩10多万元。”王天山笑着说。
几年下来,王天山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的摩托车换成了小汽车,小瓦房换成了小洋楼……王天山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先锋”。
王天山是富起来了,但村里的很多留守老人、妇女,以及一些弃工回村的青壮年,还在为生活而苦恼。“好日子不能一个人过,我要带着大伙一起致富。”王天山说。
于是,王天山把附近的村民拉拢起来,有地的承包土地,没地的出力。如今,跟着他长期干活的人就有十多个,到移栽、采收时节能有三四十人。
“跟着我干的这些人,大多数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妇女,只要我栽一天烟,就要让这些闲在家里的劳动力有活儿干、有钱赚。”王天山说。
今年60岁出头的代云芬,是王天山的乡邻,从2012年开始,她便跟着王天山种烟,一干就是9年多。“我们年纪大了,出不了远门,每年都是跟他管理烟地,王天山平日里对我们也特别照顾。”对于王天山,代云芬打心眼里感谢他。
除了那些留守老人和妇女外,村里弃工回村的同龄人,王天山就带着他们一起种植烤烟,张非雁就是其中之一。
张非雁是余丁村的村民,之前一直在外帮别人搞建筑、拉料子,生意淡了就回到村里跟着王天山学种烟。
“种了9年,无论是管理还是烘烤,王天山都没少帮我。”张非雁说,现在种烟的收入比之前在外风餐露宿稳当多了。
种烟时节,村民们也会主动上门请教,王天山有事没事都会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村民种植,纠正大伙在种植过程中的错误,和大家一起探讨技术难题。
等烤烟卖完,王天山还会带着大家利用闲置土地套种蔬菜等经济作物,针对外出务工的村民,他还帮着联系门路,发展种、养殖业,尽力帮大家拓宽增收渠道。
“我们村比较大,相互不认识的人也有很大一部分,以前说起我,不一定有人认识,但现在,村里无论大事小事,家家都喜欢找我。”能被大伙需要,王天山格外高兴。
如今,只要说起王天山,村民们对他一致好评,这也是他能成为村党总支书记的重要基础。
“王天山为人不错,做事踏实,我们相信他。”“王天山有本事,能带着我们一块干,跟着他我们很放心。”……如今,王天山已从之前的无人知到今天的人人夸,他不仅完成了自己的蜕变,还带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小康路。
“以前,我心里想的是怎么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现在,我要稳稳地把大旗‘扛’起来,让父老乡亲们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王天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