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发展乡村经济是关键一环。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烟稻轮作,将烟稻轮作作为全力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永安充分发挥自然生态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源优势,构建产业综合体,鼓足农民“腰包”,实现多方共赢,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农田土地铺就幸福路
过去,福建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三溪村烟农洪宝龙常为在哪里种烟而发愁。要想烟叶品质好,就得开展轮作,这给洪宝龙带来不小的压力。作为种烟二十几年的铁杆烟农,他每年要种植二十余亩的烟叶,大部分靠租地。“租的地块,种植很不方便,农田主人今年给你种烟,明年就想种植蔬菜。”洪宝龙说。“各类经济作物之间争人争地的现象不少呢。”
为有效解决作物之间争人争地现象,青水畲族乡政府出台了《青水畲族乡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将烟叶产区与其他经济作物产区严格分隔开来;烟草部门联合国土、农业等部门制定《永安市永久稻烟田建设保护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将全市4.6万亩永久稻烟田和1900座密集烤房纳入保护,深入推进烟稻轮作,为产业综合体建设打下有利的基础。
图为永安青水畲族乡三溪村烟后水稻。田艳华供图
在此基础上,三明永安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探索将烤房升级成生物质燃料烤房,建设绿色防控天敌繁育基地,推广秸秆溶田,实现百分百地膜回收,以“减肥、减药、减碳、减害”为重点,持续推动烟叶产业绿色高效发展。2023年,青水乡21个村有16个村主要以种植烟叶为主,保障了稳定的村财和乡财收入。青水乡三溪村作为福建省美丽农村试点村,共有39户烟农,生产规模更是翻了一倍多。
多元融合形成致富道
七月,玉米遍地,排排田畦上是一位位身材高挑的“绿衣公主”;八月,金叶飘香,片片烤烟让烤房摇身变成了“黄金屋”;九月,稻浪涛涛,希望的田野上一位位“绅士”正向你深情地鞠躬。
陈宜雷是安砂的种植大户,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拥有30多年种植烟叶经验,今年种植烤烟20余亩,是当地名副其实的种烟致富能手。2017年,陈宜雷开始走上了多元化种植的“好路子”,开启了玉米、烟叶、水稻的种植模式,曾经的烟田变成了“聚宝盆”。“要是没有烟草站和烟农合作社的支持帮助,我根本不可能住小楼、开轿车。”陈宜雷告诉笔者,“过去家里兄弟姐妹多,读书少,日子过的很艰难。在烟草站和烟农合作社的帮助下,不仅掌握了种烟技术,还学会种植玉米和水稻,经济收入不断提高。”为切实解决农户种植玉米的后顾之忧,永安市局(分公司)依托农产品交易市场、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平台,构建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以订单的模式在玉米上市旺季之前统一收购,价格可达1.6-1.8元/斤,实现农产品产销一条龙,有效拓宽了烟后玉米销售渠道,充分保障烟农效益。
永安市安砂镇副书记陈庆给笔者算了一笔账:“2023年烟后水稻、烟后玉米实现增收4800万元。”因地制宜的多元化种植模式使得亩均收入不断增加,“烟叶+”种烟模式犹如一股春风在安砂镇宝地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烟农按照“以烟为主、种养结合”的多元化增收思路,发展“烟叶+”种植模式。
图为永安青水畲族乡专业采收队采收烟后玉米。田艳华供图
“在烟稻轮作区种植烤烟并实现稻草溶田,不仅有效改良土壤环境还能提高烟叶品质。”以生态增值促烟叶增效,以烟叶增效促烟农增收,如此良性循环让陈宜雷喜笑颜开。多元、发展,是烟农们探索增收创富的武器,成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舞台。
青山隐隐,绿水悠悠,在这片故乡的热土上,种出的不仅是翠碧一号的小叶子,更是发家致富的金叶子。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沉下心,俯下身,一步一步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