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七月到九月,是农户烘烤烟叶最繁忙的季节。今年的段国炳却和往年不一样,以往吃住都要守在烤房边上的他却有时间指导工人采收烟叶,给乡邻烘烤烟叶“问诊开方”。
“你看这些电烤房烤出来的烟叶,颜色金黄,青烟杂色少,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段国炳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沙桥镇索厂村地地道道的烟农,今年43岁,20多年的种烟经验让他成为了村里的种烟“老把式”不说,烘烤技术更是“一绝”。
段国炳说的电烤房是今年楚雄州以“政府主导、烟草补贴、整合配套、国企承建、县市承接、利益联结”构建的电烤房建设模式,烟草部门按照3.3元/公斤干烟叶的标准对“以补代建”项目进行补贴,全州推进了251群、3030座电能烤房建设,补贴资金3000万元。
“以补代建改变了以往的电烤房建设投入模式,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多渠道发力,更好地补齐烟叶绿色低碳烘烤短板,加快推进烟叶烘烤方式转型升级,是楚雄州烟草公司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楚雄州烟草公司烟叶生产经营科副科长龙伟说。
通过“以补代建”可以充分调动各个环节的资源,更多更快地建设电烤房,让烟农们尽快用上方便、清洁、优质的烤房,烤出好烟。
增收账:降本增效,群众钱包越来越“鼓”
说到电烤房里的“账”,还得从群众增收说起。
每一项技术的攻关和推广,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受益,电烤房的建设也不例外。在研发阶段,烟草及相关部门致力于提升烟叶品质,降低烤损率,烟叶烤得好,老百姓就能多一些收益。
“电烤房采用内循环排湿模式,能较好地降低烟叶内在物质消耗和挥发,与燃煤烤房相比烤后烟叶重量增加约45公斤/炉,按照每季烘烤5炉计算,可增加烘烤收入7425元/座。”楚雄州烟草公司烟叶生产经营科技术人员郑东方介绍。
不仅是效益,在人力物力方面,电烤房也为农户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段国炳说:“以前我们用生物质燃料或者用煤来烘烤,两个小时就要添加一次燃料,就像炒菜,烤烟叶也要掌握火候,只要烟叶在烤房里,晚上都睡不踏实。”一个人哪里扛得住,以前家里的30亩烤烟,一个烤季段国炳要请2到3个工人帮忙,每人每天要支付80元的工钱,自己还得寸步不离在烤房守着。
如今使用电烤房,只要把烟叶拉到烤房群,会有烘烤技术员指导编烟,“从鲜烟叶放进烤房到烤好的金叶子出炉,有7天时间,每座烤房我只给1800元烘烤费,腾出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去采烟、理烟,或者在烟田里再种一季萝卜、豌豆增加一笔收入。”段国炳说。
省去人工费不说,段国炳还算了一笔燃料账:“拿烤煤来说,一座四台烤房烤一炉烟叶需要2吨煤,加上运输费、请人清煤灰、通烟囱的人工费,最少都要2000元,用电烤的话同样重量的烟叶最多只用2000度电,电费只要1100元,燃料成本降低快了一半。”
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烟农使用电烤房烘烤烟叶。张静梅 摄
电烤房的使用,让烤烘烟叶的成本大幅下降,收益自然就多起来。在楚雄州,有251个村委会的烟农像段炳国一样受益于烟草科技红利。
段国炳是个烘烤“手艺人”,在村里很吃香,从去年开始,在管好自家烟叶的同时,他还被合作社聘请为烘烤师,每月还有5000元的工资可以拿。
段国炳怎么忙得过来?这就要说到电烤房的科技“账单”。
科技账:数智赋能,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苗是金、管是银,烘烤才是聚宝盆。”想要让烟叶卖个好价钱,对于烟农来说,烘烤才是“决胜”的关键,烟叶烤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大半年的辛苦付出。
往年如果经验不足的烟农在自家烤房“单打独斗”,温度湿度稍微掌握不好,很容易就会把烟叶烤成“一炉草”。但电烤房不一样,每座电烤房都通过内置的物联网设施接入到了“楚雄智能烘烤系统”,通过智能化制定合适的烘烤曲线,形成专业化、标准化、集中化的烤烟模式,而且每位烘烤师手机上都安装了“智能烘烤”软件,能够实时掌握每一座电烤房的温度湿度情况。
说到智能烘烤,段国炳打开了话匣子:“没有用上智能烘烤系统以前,我们只能凭感觉,鲜烟素质好一点,我们盯得紧一点也能烤得好,感觉出错的时候烟叶就会烤坏。”以前一个人最多只能管5座烤房,现在段国炳被合作社聘为烘烤师,一个人管着30座烤房。
段国炳说罢掏出手机向笔者展示他平时如何查看烤房的温度湿度,如何遥控指挥烤房运作。20年的烘烤经验在“智能烘烤”的加持下,更是让段国炳烘烤烟叶的技术“如虎添翼”。
不仅如此,“智能烘烤系统还有一个预警系统,如果哪座烤房温湿度或者运行异常,手机会自动提醒,除了置顶提示还会有短信提醒。”段国炳说。
“电烤房要是没电了怎么办?”研究设计电烤房可花了烟草部门技术人员不少心思,为了解决烟农的后顾之忧,烟草及相关建设单位每15座电烤房配备一台发电机,只要停电,发电机便会自动开启应急。
“烤烟不用你这个老将亲自出马了?”“电烤房像家里用电饭锅一样简单,几个按钮设置好就不用我守着了。”段国炳和村里的乡邻打趣说。
在全州推广3030座电烤房中,有290座是冷热一体化电烤房,实现烤房冷热功能自由切换,制冷效果可达0-5℃,在非烤季还能满足综合体、农村农副产品的保鲜需求。电烤房建设还能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
生态账:绿色低碳,天空越来越“蓝”
“以补代建”电烤房模式的推广,也是楚雄州烟草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楚雄州楚雄市“以补代建”电烤房。张静梅 摄
段国炳说:“最初烘烤烟叶的时候,能烧的我们都拿来烧,烧过柴烧过煤,后来发展到用生物质来烤烟,如今用电烘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都很支持和赞同。”烟草部门绿色发展的举措在变革,烟农的环保意识也在改变。
据相关部门测算,按照每吨燃煤排放二氧化碳2.64吨、二氧化硫15千克、氮氧化物20千克计算,每座燃煤烤房每年燃煤使用量约9吨,2023年新建的3030座电能烤房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0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409.05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545.4吨。
“现在电烤房就是我们的‘办公室’,我们烘烤师照样可以像‘白领’一样穿着白衬衣上班下班。”段国炳说。
电能烤房还作为农业生产方面首次提交了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补贴重点项目,由于电能烤房仅依靠电力,不产生碳排放量,顺利通过了审核,补贴资金也已经拨付到楚雄州的各相关县市。
绿色是烟叶的颜色,也是烟草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楚雄州烟草公司及相关部门将用三年时间将建成电烤房1万座,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5.28万吨,在助力群众增收的同时,努力答好生态考卷。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