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刚过,在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中庄烘烤工场,雨后清晨的微凉拦不住烘烤的“火热”。自7月下旬以来,烤烟进入成熟采收期,这里每天都热闹非凡,农户将采收后的新鲜烟叶运输到烤房群,经过编烟整理等待入炉。
大理市湾桥镇中庄烘烤工场建有100座密集烤房,开展专业化、商品化烘烤服务。农户采收成熟烟叶送到烘烤工场,由烘烤专业化服务队提供技术服务,其优势在于,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
来自保山市施甸县的魏永宝就是这里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人之一,今年是他被聘为大理市湾桥镇中庄烘烤工场“烘烤师”的第二年,由于烘烤技术过硬,也乐于为农户解决问题,提起“魏师傅”附近的农户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49岁的魏永宝在烘烤队伍里是小有名气的“技术咖”,从18岁接触烘烤技术,到成为烘烤行家里手,再到如今的专业化烘烤技术人员,32年都在和烤房“打交道”,他的服务足迹遍布云南昆明、保山、临沧、大理、德宏等地。目前,魏永宝长期从事烘烤专业化技术服务,一年两季,3月至6月在德宏、7月至10月在大理,家人跟随他的脚步,往返于两地之间。
烘烤是个“技术活”,操作者须具备一定的经验才能上手。我们根据收到的烟叶品种、品质、成熟度情况,来指导均匀分装入炉,根据经验判断烘烤需要的温湿度,在烤房控制器内设定工艺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决定了烘烤质量,整个过程还需要随时观察烟叶色泽形态变化,调整温度、湿度,掌握火候和时长。
“我总结的诀窍是稳温拉湿,在烟叶变黄期把时间留足,充分变黄给定色期打下基础。这个方法,是我结合多年经验悟出来的。”魏永宝自豪地说起烘烤“诀窍”。
烘烤师压力不小,有一次因为烤房设备问题而影响了对温湿度的判断,导致烟叶烤坏令他懊恼不已:“农民一年种植很不容易,在最后环节出了问题我压力非常大,心里也不好受。”这是他“烘烤生涯”里为数不多的失误。
从那以后,哪里有好的老师傅他都会问上几句,学习一些经验办法;有村民找到他帮助解决烘烤问题,他也会积极处理,并且总结经验“留为己用”,久而久之,见过的问题越来越多,处理的经验和办法也越来越丰富。
回忆起来,从一家一户单户烘烤到“种采烤分一体化”服务,从土烤房、密集式烤房到近几年的新能源烤房,从用柴、用煤到用生物质燃料、醇基、太阳能、电等新能源,从寸步不离蹲守炉边熬夜熬到“眼红”到躺在床上就能远程操控的物联网智能化烘烤,烘烤组织方式转型、烤房设施变革、烘烤工艺更新等变化魏永宝都经历见证过。
近年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烟草行业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烟叶烘烤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持续探索新能源烘烤,提出了“1013”烘烤战略(全州1套物联网烘烤平台,烘烤环节碳排放0增长,培训1支技术过硬的烘烤专业化服务队伍,烟叶质量、烘烤成本、劳动用工3方面成效显著),推动“低碳烘烤”向“零碳烘烤”加速转型。全州生物质燃料、天然气、醇基类、电能热泵等新能源烤房类型比例逐年提高,还研究出“冻烤一体烤房”,既能制热用于烟叶、中药材、果蔬烘烤,也能制冷用于冷藏蔬菜、食物等,拓宽了烤房使用周期和范围。
今年,大理市通过整合各方资金,计划新建600座闭式热泵烤房,将每炉烟叶的耗电量控制在2000度以下,能耗和人工成本控制在1000元以下,比起生物质燃料烘烤每炉可节省近600元,随着烘烤成本的下降,大理市商品化烘烤鲜烟叶收费也从2022年的0.60元/公斤降低为2023年的0.55元/公斤,仅此一项,烟农亩均增收就达80多元,经济效益显著。
大理市新建设投入使用的电烤房群。
在实际操作中,新烤房投入使用,需要更多技术精湛的专业化烘烤技术人员在操作端把关,魏永宝作为烘烤“老师傅”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在魏永宝的技术传承和影响下,儿子魏俊国和侄儿乔雄伟也走上了“烘烤师”的职业道路,两名徒弟已经能“独当一面”,魏俊国在大理古城烤房群参与管理34座电烤房,乔雄伟在上关鱼潭坡烤房群参与管理58座电烤房。
“原来大热天,师傅们在高温环境里汗流浃背定时除渣,现在使用电烤房烘烤,不用一直操心添加燃料,既避免了燃料添加不均衡造成的温度偏差,也减少了清灰、加料两道工序,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电烤房使用也给更多的烘烤技术人员带来便利。
专业化烘烤服务队工作人员在烤房群编烟。
进入8月,随着降雨的增加,部分烟叶出现了返青、积水等情况,给烘烤带来不小压力,烘烤专业队沉着应对,细化工艺曲线,提升服务质量。正如魏师傅所说:“天不帮忙,我们人为努力,会用技术尽可能降低烘烤损失,给农户一个满意的交代。”虽然辛苦,但魏永宝和其他烘烤队员“乐此不疲”奔走在各个烤房群。
待大理烘烤结束后,魏永宝一家将返乡休息调整一段时间,过完年他带着儿子、侄儿又再次启程前往春烟种植区开展专业化烘烤服务,带着技术跑,成了魏永宝一家身上独有的“标签”。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