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名片:楼纳村,位于246国道沿线,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近年来,在烟草行业倾心帮扶下,楼纳村着力建设烟叶产业综合体,走上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如今的楼纳村村美民富产业兴,蜕变成了“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2月28日,春日温暖的午后,黄定标搬着凳子来到店门外,惬意地晒起了太阳。忙碌了大半天,他需要休息一下。
宽阔的马路两旁,颇具民族特色的楼房整齐排列。黄定标的家和开了十多年的饭店就在其中。
黄定标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义龙新区楼纳村村民。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不少来自城市的游客就会来到楼纳村,或在田间悠闲散步,或在河边游玩垂钓。爱好摄影的游客东拍拍西拍拍,恨不得把楼纳村所有的美景都装进相机里。
“这十多年来,我们村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来玩的人越来越多,我这小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黄定标说。
“楼纳”,在布依语里意为“美丽的田坝”。楼纳村是一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寨,也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景色优美,过去却不富裕。
“村子里的砂石路坑坑洼洼,下雨天走路去赶场,回到家里,鞋子上全是泥巴。有时雨下得大,家里还会漏雨,就用脸盆去接。交通靠走、治安靠狗、通信靠吼……说的就是以前的样子。”楼纳村党支部书记陈再安说。
2011年以来,楼纳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文化铸魂、生态保护”为抓手,着力创建和谐、充分就业、文明、平安、红旗“五型”村居。
乡村要富,产业先行。2011年下半年开始,楼纳村按照“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农民把土地交给经营能手经营”的思路,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引进涉农企业发展花卉、中药材、水果等多样化农业。
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来,楼纳村与黔西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牵手”,对产业布局进行拓展升级,着力建设楼纳烟叶产业综合体。综合体建设坚持“政府领导、烟草主导、烟农主体、村社组织、多方参与”的原则,构建“烟草+龙头企业+烟农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选择粮油、蔬菜、养殖、水果等配套产业,形成粮烟协同、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
着眼于农业现代化,楼纳烟叶产业综合体的建设坚持高标准推进——
对土地,开展高标准烟田建设,按每亩3000元的投入标准,完善路、水配套,进行土地治理。
重点环节推广机械化,提高烟叶生产效率,降低烟农劳动强度。
生产坚持绿色化,利用蚜茧蜂、蠋蝽等防治虫害,推广地膜回收,施用有机肥,使用生物质颗粒烤房进行烟叶烘烤,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我家11亩土地流转出去种烟,一年流转费用就有近1万元。农忙的时候,我就到烟地里打工,每天收入100多元,既能照顾家里老人,又有钱赚。”村民杨荣波说。
去年一年,楼纳村村民通过在烟田务工实现劳务费用收入100多万元。“以前村民要么种地,要么外出打工,如今产业发展起来了,受益最多的就是群众。现在他们就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了!”陈再安自豪地说。
56岁的村民吴荣建对如今的烤烟种植技术赞不绝口。“很久以前家里种过烟,可难了,又脏又累。现在变化太大了,都是机械化,植保也用上了无人机,省事多了。”吴荣建说。
今年,吴荣建也申请了50亩烟叶种植计划,希望通过烤烟种植让家里生活更上一层楼。
非凡十余年,楼纳村完全变了个样。在村中穿行,溪水潺潺的楼纳河、依溪而建的“十峰九连湾”郊野公园、整洁美观的农家小院和别具一格的文化广场镶嵌于青山绿水间,自然之美与生态之美相互融合,山水如画、家园美丽。
2022年,楼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46元,是2011年的4倍,真正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产业兴旺、村强民富的发展之路。
晒过太阳,浑身暖洋洋的黄定标返回店中又忙碌起来。乘着党的二十大的春风,黄定标相信自家饭店的生意会越来越兴隆,家乡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每每想到这,黄定标就浑身充满了干劲。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