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黄若平:从青葱到金黄 守望烟田三十年

2022年12月27日 来源:永州新闻网 作者:杨绮炜、吕鑫锋
A+ A

浙江省新昌县是“沙姆逊”香料烟的试种成功地,也是全国最大的“S型”香料烟产地。32年前,浙江农业大学刚毕业的黄若平入职新昌烟草,他带领团队在新昌县最偏远的山村洒下烟叶种子,从青葱到金黄,守望烟田三十年。

立志改善烟农生活  一颗脱贫致富的小红心

新昌是座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小山城,由于交通不便,刚工作那会儿,黄若平从城里坐车到乡下要花费近两个小时时间,下车后还需要翻越大大小小8座山,才能走到最偏远的香料烟种植村。

夏季是烟叶丰收季,也是黄若平最忙的时候。从一个村辗转到另一村,经常晚上累了就睡在烟农家里。一旦碰到台风天,就得整晚守在烟田里,被蛇咬,被虫子叮,在60多度的晒烟棚里中暑晕倒都是家常便饭。对年轻的黄若平来说,身体上的辛苦不算什么,通过技术改善烟农生活条件的初衷,使他浑身充满了斗志。

黄若平很清楚地记得,32年来,多少烟农通过种植香料烟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烟农方焕成在收购站卖了当年的烟叶,第二天就为孩子缴上了学费;烟农陈国光通过扩大烟叶种植面积,买上了心仪许久的大彩电;烟农王新焕用种植烟叶的收入养大了两个孩子,并培养他们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眼看着烟农们通过种植香料烟渐渐过上了好日子,黄若平很是欣慰。

图为黄若平为烟农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研发“打顶养杈”技术  一把烟农增收的金钥匙

新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香料烟的种植,但是一旦遇到暴雨或是大旱,或者遇上台风天,烟农的收成就会大大减少,甚至遇上灭顶之灾。1993年,一场超强台风过境新昌,就让烟农一年的心血几乎都白费了。

黄若平没有办法改变天意,但他有通过科技的力量提高收成的信念。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他萌生出了要增加亩均产量的念头,但增肥、嫁接、杂交,能用的办法都用了,结果还是让他失望了。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有人在采摘盛开的烟花,顿时有了灵感。他立马带上试验株赶回母校,在实验室待了半个月,终于带领团队研发了烟株“打顶养杈”技术。通过这项技术,1994年,烟农的亩均收成提高了两成,帮助烟农实现亩均收入2000元。在那个猪肉7元一斤的年代,种植烟叶的收入足够烟农开销了。黄若平和他的团队也因此获得了浙江省烟草科技进步奖。

图为烟农在烟田对烟株“打顶养杈”。

扶贫济困办好实事  一片为农服务的大情怀

烟农的收入主要源自烟叶,除了自然气候不可控外,一次意外可能就会影响到烟农家庭好几年的收入。

新昌县儒岙镇儒二村的烟农潘伯仁今年71岁,他从年轻时就开始种烟,一直以种烟叶为生。今年上半年查出患了胃癌,好在医治及时没有大碍。但是他的胃被全部切除,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干重活了。

黄若平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打电话给儒岙镇烟叶技术员张永庆,要求他第一时间在潘伯仁的烟田里撒下烟叶种子,并上门协调种植事宜,提供技术帮扶。等潘大伯出院回家时,烟叶技术员和邻居们早已帮他把烟田里的烟叶摘回了家。

黄若平和团队成员深知烟农的质朴和不易,在潘大伯出院后,亲自到家中看望他,大家还为潘伯仁慷慨解囊。潘伯仁用孱弱的声音激动地说,“谢谢你们,等我身体恢复了,我还要种烟。”

图为黄若平(左一)看望烟农潘伯仁。

为帮助烟农解决农忙季人力不足的实际困难,黄若平还经常与党员群众志愿者来到香料烟种植区,持续开展“我为烟农办实事”活动,帮助烟农穿烟叶、晾烟叶,仅今年就组织参与了5次穿烟叶活动。

他和团队还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利用大数据平台和“钉钉”远程技术服务等手段,为烟农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扩大技术服务受益面,指导烟农改进生产技术,纠正不良生产习惯,实现增产增收。

在黄若平和他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新昌县成为了全国最大的“s型”香料烟种植基地,还把香料烟的种子和种植技术传播到17个省(区)。

32年来,黄若平和烟叶技术团队行程超过40万公里,每年超过100天在最偏远、最炎热的烟田穿梭,帮扶了新昌县48个自然村,帮助烟农增收7.02亿元,超过5000名烟农过上了更体面、更幸福的生活。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