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烟草全产业链,自觉服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利用已建基础设施,烟区产业综合体建立了以烟为主、多业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通过现代烟草农业产业体系带动烟叶产区产业振兴、农民富裕。今天,我们聚焦土地股份合作型产业综合体,展示贵州遵义遵金烟区产业综合体、云南楚雄牟定烟区产业综合体、山东日照将军岭烟区产业综合体的发展经验和成效。
贵州遵义遵金烟区产业综合体
土地“活” 生活美
8月22日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泮水镇遵金村村民梁朝会回到了家。她打来一盆水,擦了擦脸和胳膊,仿佛擦掉了积攒一天的热气与疲惫。
遵金村是一个种烟大村,梁朝会如今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烟田务工。当前正是烟叶烘烤时节,她每天的收入超过100元。
在遵金烟区产业综合体,流转土地之后,当地村民成为产业工人。 张灿摄
“我们家有6亩地,原来就种点水稻和高粱,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每亩一年租金700元。”梁朝会说。
今年,播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遵金村为中心,重点打造烟、稻、蔬融合发展的烟区产业综合体。土地流转,是综合体建设的核心。
有了土地,规模化生产、烟叶轮作才能进行。
遵金烟区产业综合体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土地流转经营权交易平台为载体,坚持“先集中、后流转、再付费”,实行“房产中介式”规范化土地流转,完成土地流转5200余亩,每片基本烟田规模在200亩以上,流转年限5年以上。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综合体内采取出租、返租倒包等方式推动土地经营权向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集中统一流转,推进烟区土地长期稳定流转、高效利用。
土地稳定下来了,有利于各种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也有利于高标准农田、烟田项目的实施。
按照“园区共建、产业共生、主体共育、资源共用、成果共享”原则,综合体内采取“政府+烟草+农业公司”的建设模式,整合资金870万元,建设新型空气能热泵烤房76间。此外,播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探索土地“确权确股确利不确地”新模式,开展破埂并田、机耕便道、排水沟渠等建设,推动零碎分散土地的宜机化改造。
产业综合体的贡菜种销协议签约会。
有着十多年种烟经验的烟农陈敏芬告诉记者,原来流转土地要自己每家每户去谈,现在直接去村委会或者合作社“再流转”就行,“比原来方便多了,流转的土地也是集中连片的,成本低得多。”陈敏芬非常认可这种流转方式。
遵生农业公司作为综合体建设的参与方,是被遵金烟区产业综合体在土地流转方面的工作力度吸引而来。遵生农业公司承包了2500亩土地,开展多种作物种植,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
围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区域布局,综合体以烤烟规模化种植为支点,撬动辣椒、食用菌、水稻等非烟产业的规模化发展,2022年春季落实烤烟种植2500亩、白菜等蔬菜900亩、水稻种植1600亩,预计产值2322万元;计划秋冬季种植蔬菜等3100亩,预计产值1890万元。
除将土地流转集中规划种植,遵金烟区产业综合体还探索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变资源为股权,让农户不仅享受租地收益,还能享受分红收益,更好地保障农户权益。
泮水镇副镇长马毅告诉记者,综合体推行土地入股分红和劳动力资源分红。“集中流转的土地每年可以无条件获得流转金10%的土地入股分红,产业工人和种植大户签订了分红协议,一旦烟叶产值超过双方约定的目标,超额部分可根据增幅进行8%~12%不等的分红,以此调动产业工人的劳动积极性。”马毅说。
梁朝会如今就是一名产业工人,是家佳福农业有限公司的员工。
家佳福公司依托播州区鸭枫烤烟合作社,创新性地组建了产业工人中心,将当地闲散劳动力整合起来,经过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之后,向烤烟及大农业的种植主体提供个性化“点单式”服务或全程综合服务。家佳福公司的作业流程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特点,可以在耕、种、管、收、销等环节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统收统销等全产业链服务。
综合体建设带动当地发展产业工人330人以上。其中,烤烟产业带动产业工人220人以上,配套产业带动110人以上。
烟区综合体建设带动当地村民就业。
梁朝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土地流转,自己成为产业工人,一年务工时长达8个月左右。“每月务工收入2500元左右,再加上每年4200元土地流转金,还有420元的土地股权分红,每年收入2.5万元左右。”梁朝会开心地说道。
经过播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努力,综合体建设的效益正逐渐显现,也让当地村民切实感受到了综合体建设带来的变化。据测算,综合体内土地亩均产值由原来的0.63万元提升至0.84万元,提高了土地收益;农民亩均收益提升260元以上,户均增收3190元以上,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乡村要振兴,产业做支撑。在遵义,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点的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为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记者 吴清海 通讯员 张灿/文)
云南楚雄牟定烟区产业综合体
一方水土 一份希望
8月14日,记者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军屯烟区产业综合体,上百亩连片的烟田里,烟农正熟练地将一片片烟叶采摘下来,运往不远处的烤房群里,等待着它们变成“金叶子”。
楚雄是云南最早种烟的地区之一,有着“粮烟基地”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村民种烟的积极性有所降低。
如何实现“好田好地种好烟”?如何更好利用土地资源、发挥产业优势,带动地方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楚雄烟区以牟定县为试点,积极开展土地入股,以“1+N”多元化发展为抓手,成立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烟区产业综合体。
楚雄烟区。
“我们在烟区产业综合体里一半种烤烟、一半种粮食,实施水旱隔年轮作制,有效改良了土壤质量,实现了稳定烟区和科学种植经济作物的模式。”楚雄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生产经营科负责人告诉记者,综合体成立运行以来,由合作社统一规划,实现了将单一的烟叶生产模式与特色经济作物发展相结合,探寻出一条烟叶与粮食、经济作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综合发展之路。
今年36岁的李建兴是军屯村种植大户之一,2021年他流转经营了84亩土地,用来种植水稻和烤烟。
2016年以前,李建兴一直在外务工,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的生活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以前,村里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地块分散,种植成本高,取水困难,每户烟农的种植面积都很小。2012年,在牟定县共和镇军屯村委会山庙村旁的龙川河支流上,烟草援建水源工程丰乐水库开工建设,这座库容达180.09万方、年供水量160.4万立方米、受益面积达2.8万亩的工程大大推进了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2021年,军屯村原村支书陈继江带领村里人成立烤烟种植合作社,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来,由合作社统一经营。
有了水,有了集中管理的优质土地,烟农种烟效益不断提升。
“政策上有扶持、技术上有指导、规模上能扩大,现在,种烟收入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越来越轻松了。”李建兴说,他们“享受”到了合作社在机耕、起垄、移栽、覆膜、植保、烘烤等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每亩用工从原来的24个降到了18个左右,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更让李建兴和乡亲们感到欣喜的是,在做好烤烟种植的基础上,烟草公司与合作社帮助他们探索粮烟融合发展、烟田套种、烟后作物种植,不断提升亩均效益,为增收“再添一把火”。
“烤烟马上采摘结束,我们要准备用大型机械进行深耕,以备烟农种植小春作物。”陈继江笑着说,整个烟区产业综合体内规划了800亩大粒蚕豆、394亩萝卜以及62亩豌豆。
烟叶种植为主,多元产业协调发展,给军屯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烟农享受到专业化服务,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除了烟后种植外,很多村民成了流转土地劳动力中的一员。
以牟定县牟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楚雄烟区把当地懂烤烟生产技术、有经验、善管理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专业培训让他们逐渐由传统参与生产劳作的打工人转型为有工资、有保险的烟叶产业工人。此外,在烟草部门的协调下,当地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落实相关保障支持政策,促使合作社把烟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成稳定、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2021年,烟区产业综合体内总劳动用工19346个,支付工人工资213.4万元。综合体示范区大约可为450户村民提供务工机会,每户年务工大约在230个,平均每年为村民家庭增收2.1万元左右。
“大春在烟田、小春在萝卜地,一年中能有300天在地里劳作……”军屯村村民李焕英今年57岁,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她在流转了自家的4.2亩土地之后,为合作社提供临时劳动力。农忙时每天90元,农闲时每天80元,一年下来,她能有2万余元的额外收入。
在牟定烟区产业综合体,村民(左)在学习萝卜种植技术。
与此同时,军屯村的2772名村民也从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中解脱出来,变直接经营为持股分红。综合体成立之初,村民流转土地,合作社通过统一规划、融合发展产业,农民在获得入股土地保底收益基础上,再享受土地入股分红;按照合作社年内盈利情况,根据人口及现金入股情况二次分红,综合体内全村农户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受益。去年12月,李焕英家分到了4200元的入股分红。
目前,综合体内已全面完成基本烟田建设工作。未来,楚雄烟区将继续借助产业综合体建设契机,努力增加烟农收入,全面整合农业资源,不断推动烟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杜星霖 通讯员 张静梅/文 张静梅/图)
山东日照将军岭烟区产业综合体
支部领办 多方共赢
初秋,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将军岭烟区产业综合体,田间地头生机勃勃,村民脚步轻快,脸上洋溢着喜悦。
将军岭烟区产业综合体是以烟为主、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带。在这里,烟叶和中药材是乡镇产业发展的“黄金搭档”,而土地,则是成就“黄金搭档”的“红娘”。
将军岭烟区产业综合体。
前几年,因为价格、位置、肥力等因素,库山乡烟农面临“想种烟的没有地,有地的不会种烟”的窘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莒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库山烟站党支部书记、站长董世峰找到双泉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军,在沟通交流中碰撞出了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的“火花”。
“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折价入股,年底给村民保底分红。”李金军介绍,土地入股既有利于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集中连片经营土地,也方便小户参与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潮流中,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
这种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施土地集中流转的创新举措,也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出台乡村产业振兴扶持办法,引导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土地整建制流转。
在此基础上,莒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配合政府探索建立土地合作社联盟,相邻村之间联合运作土地流转,推动产业片区化、规模化发展。
目前,综合体所在的库山乡,植烟村均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全乡43个行政村成立了31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对土地进行租赁或置换,农民也可带地入股。
在将军岭烟区产业综合体,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图为库山烟站技术员王永盛(左)指导烟农在轮作区种植黄芩。
为进一步扩大流转规模,全乡又成立7个合作社联盟,实现了跨村整建制土地流转。
莒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抓住时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选择工业需求旺、生态条件好、种烟基础优的区域作为基本烟田进行规划,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同时,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创新开展土地流转,目前全县已有85个植烟村实现整村整建制土地流转4.1万亩。
有了充足的土地,莒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与政府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在土地上“做文章”。
“在莒县,烟药轮作已成为一种成熟的种植模式。与林果、花卉等产业相比,烟叶是一年生作物,符合耕地保护的要求。”董世峰介绍。
如此,根据作物特点进行集中轮作,种植规模稳定了,农作物质量保障了,烟农收入更可观了。
早年在外打工的邱家沟村烟农刘光茂抓住机遇,将15亩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又通过合作社流转60亩土地,用来轮作丹参和烤烟。
“老婆孩子热炕头,大钱挣在家门口。”刘光茂高兴地说,“去年,我通过加入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纯收入15万元,比进城打工赚得多。”
将军岭烟区产业综合体丹参、黄芩野化保护区。
今年,综合体内,村民种植烟叶和中药材各5000亩左右,已形成了烟粮协同、烟药一体、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既守住了百姓的“米袋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时机,实施烤烟、药材、传统作物轮作种植管理,不仅为烟叶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找到了新路子。”莒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生产科科长陈晓雷说道。
青山苍翠,碧水潺潺,庄稼茂盛,烟田葱茏,一幅“以烟为主、多业协同,产业融合、携手共赢”的崭新画卷,正伴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这里徐徐展开……
(记者 赵影迪 通讯员 袁启涛/文 日照市烟草专卖局/图)
评论
盘活土地 释放动能
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型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是行业夯实烟叶产业基础,进一步助力烟区乡村振兴所作的积极探索。
在土地股份合作模式下,农民将土地、设备、技术等生产要素折换成股份,入股到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合作组织,由合作组织作为经营主体,统一规划烟叶与非烟产业布局,开展集中作业、集约经营。
无论是从农民、经营主体,还是从烟区发展的角度来看,推行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是多方共赢的。对农民而言,参与土地股份合作,农民变股民,一次性土地流转收入转变成细水长流的永久性收入,收入来源更加稳定、多元。对经营主体而言,推行土地股份合作模式,便于土地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对烟区而言,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既盘活了土地资源,提升了农村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益,也有助于烟区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聚集,通过规模化生产壮大烟区产业,激活烟区发展内生发展动力。
当然,土地股份合作模式要想实现长远稳定发展,还需找到农民、村集体、经营主体等合作参与方的利益最大公约数,为实现各方共赢奠定扎实基础。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农民参股意愿,合理制定各要素入股标准,推动合作经营公开透明,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另一方面,要积极助力经营主体培育产业工人队伍、稳定种植制度,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打通产业链条,帮助其做大做优做强。
土地入股享分红,合作经营促增收。资源活了、产业强了、农民富了,烟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就更足了,乡村振兴之路走得也就更稳了。
(记者 毕延浩/文)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