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以土地流转之制 抓稳田发展效能

2022年09月06日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蔡绚屿
A+ A

田间,“嗡”的一声,无人机飞过田埂,精准稳当地落在指定田块的上方,一键“令”下,“听话”的无人机开始均匀地喷洒农药。

“现在我们合作社有两台拖拉机、十台覆膜机,还有好几台插秧机。”王海对新进的一批田间设备如数家珍,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今年32岁的王海,是云南牟定县军屯村的村民,也是合作社的“机械能手”。

技术人员在田间实施无人机飞防作业。张静梅摄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数字赋能、科技兴田的智能化、数字化推进,科技机械的使用进一步解放了种田人的双手,也进一步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过程,提升了种田效率,更弥补了农田年轻劳力不足的遗憾。但由于田块零散,牟定县军屯村田间机械操作难度大,普及率并不高,加上村里多是老人和孩子,请工难又成为了军屯村的掣肘难题。

2020年,牟定县军屯村根据几年的稳田探索,正式开启土地流转稳田模式。通过镇村联动,提前土地规划、奇偶年轮作、稳抓产业发展、发起示范带动等方式开展土地流转稳田,王海也成为了田间地头的机械能手。

“现在我们翻地碎土,还有起垄都是找合作社,合作社用拖拉机帮我们翻地,120块一亩,没几天就能翻完。”2021年,村民张非雁赶着土地流转的大好形势,承包了87亩地栽种烤烟,机械化的使用解了他的耕地难题。

“我们之前都是用锄头挖,大的土块要用锄头敲,下雨的时候土的黏性很强,也不好翻,我和妻子光是四亩就要挖十多天。就算请了工人,一天也只能挖三四亩,后期还要施肥打药,请工太难了。现在村里进行机械化生产,我就可以多栽几亩,之前十七个工要搞一天的施肥、打药,现在后期都是用无人机,很方便。”说起土地流转实现的机械化、科技化便利,生活在军屯村的张非雁很有感触,机械带动生产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也实现了减工降本的能效。

2022年,共和镇军屯村继续实行镇村联动土地流转制度。在年初就按照原规划好的偶数年种植计划实施轮作,轮作让土壤持续了肥力,村里约980亩的平地大田全是村里集中规划,并将机耕、起垄、打塘、施肥、覆膜实现机械化作业,进一步实现了稳生产、促发展的目标,更解决了村里农民的难题,让农民真正受益。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迈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实施土地流转制度,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大放拳脚的舞台,也为实现了计划轮作,提高田间生产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走进牟定县共和镇,军屯村的农家墙上画满了色彩鲜艳的风景涂鸦,与田间景色浑然一体;不远处,一架白色的无人机匀速飞防在绿油油的田间,一个提着背篓的农户抬起头,满脸笑意,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