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金秋时节,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将迎来40岁生日。40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最靓丽的底色。
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是该局科技创新累累硕果中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名片。该技术突破了蚜虫茧蜂人工规模化繁育技术难题,建立蚜茧蜂防治蚜虫应用技术体系,开创了利用寄生性天敌蚜茧蜂防治蚜虫的全新路径,解决了生物防治蚜虫世界难题。2019年,该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害虫生物防治的主推技术和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被誉为全球生物防治的标杆。
蚜茧蜂寄生蚜虫。云南省烟草专卖局供图
系统解析 揭秘防治奥秘
“以虫治虫”是生物防治技术的一种,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尤其是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具有杀虫目标明确,不污染环境,无残留、可持续等优点,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可以危害小麦、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烟叶等多种作物,具有繁殖快、危害重等特点。利用蚜茧蜂防治蚜虫就是“以虫治虫”的典型案例,蚜茧蜂会将虫卵寄生到蚜虫体内,卵在蚜虫体内发育为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蜂,蚜茧蜂新生命的诞生过程也是蚜虫生命消亡的历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已开始蚜茧蜂的利用研究,但却因越冬保种、人工规模繁育等难题未能攻克,一直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针对这些难题,云南省烟草专卖局专门成立了研究团队,负责技术攻关。历经20多年的潜心研究、奋力攻关,他们不仅研究出了云南蚜虫与蚜茧蜂种群分布特征、主要农作物蚜虫危害规律,解析了蚜茧蜂寄生特性相关的重要基因家族和自然种群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特征,还创建了“均质繁蜂—无损收集—高效分选—自动计数—精准分装—储运释放”一体化僵蚜产品开发及应用技术体系,形成了自主掌控的“繁、收、储、运、用”全链条专利技术,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蚜茧蜂僵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农田生态系统蚜虫的高效精准生物防控。
云南丘北开展蚜茧蜂放蜂培训。邬晓君摄
体系推广 引领绿色植保
技术有了,如何推广?
据介绍,为确保能将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提高成果转化效率,该局注重顶层设计,强调系统配套,突出重点环节,通过项目运作、培训保障、目标考核等方式,成功探索出一种以组织保障为前提,以经费保障为根本,以技术保障为关键,以措施保障为重点,运转高效、分工协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机制,保障了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加速了科技创新“研发—应用—推广”一体化进程,提升了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据统计,2010年至2022年,云南烟草系统累计培训技术骨干1万余人次,同时进村入户宣传培训农民50多万户,为全省乃至全行业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的推广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记得在滇西南一个合作社,老乡们起初思想保守,不愿应用蚜茧蜂产品。为了与大家好沟通,我就住在村上,和他们讲新技术的方便性和精准性,带着他们去田间地头作示范,老乡们最终接受了新技术。”研究团队成员、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的杨海林说。
“以前每到烟叶团棵期,密密麻麻的蚜虫寄生在烟叶上,很是让人头疼。”今年7月初,来自玉溪市红塔区的农户李桂琼说,自从有了蚜茧蜂“帮忙”,田间基本看不到蚜虫了。
目前,全球最大的蚜茧蜂繁育基地就坐落在玉溪市红塔区马桥基地。这里有50个漂浮育苗大棚、2套蚜茧蜂僵蚜自动收集生产线、30余人的技术团队,集科研试验、规模化繁育及相关培训为一体,不仅可以提供蚜茧蜂种蜂,还可以规模化繁殖,满足大田蚜虫防治需要。
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做到了从理论研究到技术突破,从成果推广到模式创新,从产品开发到产业化应用全方位、全链条创新,真正实现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打通技术落地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据悉,2010年以来,该技术在农作物上累计推广2.1亿多亩,直接受益农户达100余万户;累计减少防治蚜虫化学农药5000多吨,节约防治成本60.89亿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