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方城县袁店回族乡烟地里,一排排连片种植的烤烟长势喜人,一片片肥大的叶片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油亮,采摘的农户穿梭在土里行间,忙得不亦乐乎,烟叶产业迎来了大丰收。
一大早趁着晴好天气,在袁店回族乡袁店村的烤烟基地里,党员干部们正在和农户一起在烟地里忙碌着。种植了十余年的烤烟大户张文平说:“今年我又种了90亩的烤烟,亩产量可以达到240-300斤,亩产值在4000元以上,年纯利润也有十几万元。在我们乡,烟叶产业已经比较成熟了,种植的效益也很稳定,能够长期给我的家庭带来可观的收入”。
据了解,烤烟种植作为袁店回族乡发展时间最长、收入最稳定的产业,切实增加了群众的家庭经济收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烟农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基本上都修起了楼房,开起了小车,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除了带富了烟农以外,烤烟种植还带动了大量闲散劳动力务工。四里营村村民周玉荣今年60多岁,身体硬朗,她一边娴熟地采摘烟叶一边笑着说:“我每年都来烤烟地里干活,今年已经是第11年了,别看我年纪大,我可是老手了,手脚不比年轻人慢,每天能挣80多块工钱,一个月下来挣几千元没问题”。
走进新建的电子烟炕,只见人来车往,一片繁忙。“现在种田都讲究科学化、机械化、专业化,烤烟烘烤也是一样。”河湾村支部书记张方俊解释道,“机械化不仅工效提高了几倍,而且对鲜烟损伤小,为烘烤高质量的好烟提供了前提保障。”据了解,今年袁店回族乡党委政府积极与县烟草公司协调对接,经过实地考察,最终在河湾村修建新型电子烟炕20间,满足河湾村全体烟农需求。
得益于海拔、土壤、气候等地理优势条件,袁店回族乡种植出来的烟叶色泽好、质量高,从2006年起,袁店回族乡就开始大面积种植烤烟。近年来,袁店回族乡牢固树立“产业兴乡”的乡村振兴理念,积极推进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变革,探索出一条以“支部+合作社+种植大户”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党支部灵活协调规范土地流转,积极推广集中外出务工农民土地和地块置换的土地流转机制,打破村村之间地域界线,由“点”到“片”扩大烟田规模;烟叶合作社对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编杆烘烤等生产链条进行技术指导,产生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编杆装炕、烘烤分级等五大类烟叶生产专业队伍,采取技术培训、田间指导、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做细烟叶生产技术服务;依靠政策扶持,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电子烟炕,大力推广烟叶生产新机械、新技术,打通服务烟农“最后一公里”,促进烟叶生产效益提升,让烟叶产业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黄金叶”。
据统计,今年袁店回族乡建成五百亩以上烟叶示范大田1个,全乡烟叶种植面积达2000亩,预计收购烤烟6000担,创税168万元以上,带动1000余群众增收致富。袁店回族乡农户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脚步,沿着烟叶产业的路子,正昂首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