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四川攀枝花,阳光明媚,万物生长。在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乡高隆村,烟田里绿波如涌,一片勃勃生机。
高隆村平均海拔1700米到2200米,是典型的二半山区。长期以来,受传统种植观念和交通条件的制约,高隆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渠道窄,“有女莫嫁高隆村,好儿外出找窝窝”在当地流传多年。直到20多年前,村里有人开始种植烟叶,整个村子才找到了主导产业,并逐渐摆脱了贫困。
“现在村里有3923亩烟田,比去年增加了460亩。我们村集体在土地流转、农机租赁、组织劳务等各个方面给烟农提供服务,烟农觉得种烟方便又稳定,种植烟叶也带动了整个村子的发展变化。”今年47岁的高隆村党支部书记周汉云向记者介绍,他自己也种烟十几年了,今年又种了30亩烟叶。
高隆村之变是攀枝花烟区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攀枝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三农”工作中找准烟叶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四川省局(公司)党组提出的“在哪种烟、谁来种烟、怎么种烟、为谁种烟”四个领域的课题,以烟区村集体作用发挥为突破口,整合多方资源,推动烟叶产业融合,促进了烟农增收、烟叶稳定,为乡村振兴贡献烟草力量。
为了推进基本烟田保护,攀枝花市局(公司)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形成了“以烟促粮”“以烟稳粮”的共识,深入实施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将基本烟田保护纳入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规划大局,不断提高烟田综合产出效益,以烟叶产业稳定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繁荣。
为了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在攀枝花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攀枝花市把烟叶产业作为民族地区、二半山区中高海拔区域的兜底产业、富民产业、特色产业,纳入全市现代农业“7+3”产业总体规划,制定下发了《攀枝花市烤烟产业带发展实施方案》,结合烟区规模、烟叶质量、设备配套及烟农基础,重点布局了海拔1700米至2100米“以烟为主”宜烟产业带18万亩。
“村集体在实现乡村资源整合、推动产业与农户对接上具有天然的组织优势,所以攀枝花烟草积极探索以烟叶产业带动多营收渠道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把村集体作为烟区小农户对接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平台,推动烟区产业兴旺、促进烟农增收。”攀枝花市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杨宇介绍。
——闲散土地“转”起来。在全市产业发展规划的统领下,县级局(分公司)主动对接种烟乡、种烟村,充分发挥村集体在整合零星土地、集体土地、闲置土地资源上的优势。2021年,全市利用土地流转平台流转土地1.66万亩,其中以3年以上租期流转的近3000亩;50亩以上集中连片田地586片,总面积6.02万亩。烟区烟叶种植从“小零散”向“大连片”持续转变。
——剩余劳动力“聚”起来。重点关注返乡人员的生产创业,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传统小户提供环节代管、阶段用工服务,为种植大户提供产业工人、职业经理、作业机械等生产环节服务,为农户利用闲时务工务农提供机会。2021年,12个试点村集体通过组织用工整合村内劳动力2160人、引入外来劳动力313人,助力解决烟区群众就业问题。
——基础设施“活”起来。攀枝花市局(公司)按照村产业规划和设施建设现状,以400亩烟叶生产单元格为基础按需投建,发挥村集体策略灵活的优势,实行村级设施和行业烟基由村集体统筹使用与管护,促进产业稳定与村民持续增收。2021年,12个试点村集体实现农闲时利用密集烤房151座,烟水设施有偿使用185口,农机租赁220台套,资产盘活直接创收50余万元。
“2021年年初,高隆村股份合作联合社正式挂牌成立,我们依托合作社为烟农搭建了土地流转、务工服务、农机租赁、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5个平台,2021年共流转土地408亩,村集体经济实现盈利16.67万。”周汉云介绍。
为了实现多元产业融合,攀枝花市局(公司)与当地党委政府充分沟通,指导村集体因地制宜选择玉米、豌豆、油菜等烟后接茬作物种植,充分挖掘烟田生产潜力,拓展烟农增收空间。2021年,全市种植豌豆3.4万亩,实现销售收入8500余万元;种植油菜0.6万亩,销售收入800万元;村集体组织加工及物业服务收入68.36万元;烟农户均综合收入12.5万元。
“攀枝花烟区还大力推广‘沃土工程’,每年农家肥施用面积5万亩以上,冬地深翻4万亩以上,绿肥种植2万亩以上;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地力和复种指数,实现用养结合。”攀枝花市局(公司)副经理余伟介绍,近年来,攀枝花烟区围绕烟区转移、烟地零散等问题,重点落实烟田规划、建设、利用、养护等系列措施,切实解答了“在哪种烟”之问,夯实了烟叶发展之基。
“站在新起点,我们将坚决抓好‘稳烟田、育主体、提质效、优供给’工作,持续推动烟叶规模稳定、供给优质高效、产业融合发展,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杨宇如是说。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