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吴家夫妇助农富 一生难舍烤烟情

2022年04月20日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郜晋亮
A+ A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锡都街道办新寨社区,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约莫15分钟后来到一处闲置厂区,大门口,吴学光咧着嘴笑着站在一旁,招呼着汽车往里面开。厂区一角,吴学光的媳妇杜兰琼拎着水管,和一个妇女清洗着几块沾满泥巴的塑料薄膜。

作为彼时个旧市农业部门引进的烤烟种植“人才”,吴学光离开家乡弥勒市虹溪镇已有28个年头,如今,他早已把家安在了个旧。

一间用仓库改成的,有四个房间的屋子,便是吴学光和杜兰琼在这个厂区的家。坐在堂屋里,54岁的吴学光打开了话匣子。

虹溪镇,是弥勒市的烤烟种植“老区”。吴家种烤烟的年份,要从他父亲这辈算起,到今年已有近70年。靠着种烤烟,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吴学光的父母把四个孩子拉扯大。

虽然没让四个娃饿过肚子,但吴家的条件依然不好,“老家人均耕地面积少,我家六口人,只有五亩多土地。”1991年,吴学光和杜兰琼结婚后独立过日子,只从父母手里分到了7分地。

巴掌大的耕地,不足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吴学光便在村里租地,可一来二去也不理想,小家庭的日子只能维持温饱。

转机发生在1994年。这一年,为了帮助本地的新烟区尽快发展,个旧市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虹溪,向当地的种烟能手伸出了橄榄枝,以无息贷款、安排住所、集中租地等条件,邀请他们到个旧种烤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帮助当地的烤烟种植户尽快上手。

吴学光和杜兰琼得知这一消息后,没带半点犹豫。安顿好家里后,小两口带着儿子来到了新寨社区土地塘村,当起了外来的烤烟种植户。

彼时的土地塘村,村民们的种植水平一般,莫说种烤烟,就连种蔬菜都时好时孬,总体生活水平不好。吴学光和杜兰琼来到这里后,带来了很多实用的生产技术,对乡亲们起到了实打实的帮助。

土地塘村村民吕继林,是村里最早跟着吴学光和杜兰琼种烤烟的一拨村民,在吴家夫妇的悉心指导下,他让全家从“半年吃杂粮饭,半年吃大米饭”的穷日子,过上了顿顿大米饭的好日子。

1997年,正当吴学光和杜兰琼踌躇满志准备继续发展的时候,土地塘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调整,全村整体退出烤烟种植。

是回老家守着不足1亩地过日子,还是继续留下打拼,吴家夫妇选择了后者。坚持了几年后,2006年,吴学光和杜兰琼也暂停了种烤烟。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吴家夫妇转种蔬菜,“蔬菜行情好的时候有赚头,行情不好的时候只能‘干瞪眼’。”

去年年底,吴学光到市里修车时,偶遇了个旧市烟草专卖局城区烟叶工作站站长李如伟。吴学光和李如伟是老熟人。得知吴学光的近况后,李如伟重复了18年前吴学光退出种烤烟时,他说过的一句话:“只要你想继续种烤烟,烟站的大门一直对你敞开。”

揣着这句话,吴学光和杜兰琼一番思考后,于今年年初向城区烟叶工作站提出了申请,再次成为了烤烟种植户。

吴家夫妇到个旧安家种烤烟时,他们的儿子只有四岁,如今,儿子在个旧市找到了工作,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前几年,吴学光和杜兰琼还在个旧市区买了一套商品房,个旧这座小城,已是吴家人的第二故乡。

时隔多年再次种烤烟,吴学光要学的东西不少,“我有老底子在,无非是多下点功夫的事,这个话,我敢说嘞”。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