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沂水县地处沂蒙腹地,三山环抱,“一山六岭三分平”是对当地地形的真实写照。“沂蒙七十二崮”中,在沂水的就达四十七崮之多。
丘陵地形,农业用地分散。因此,沂水虽然拥有悠久的烟叶种植历史,但也面临单体种植户规模小、散户多、大型机械难以入场的问题。同时,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用工难、用工贵、谁来种、在哪种、怎么种”逐渐成为制约沂水烟叶生产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
“‘一家有车无人开,一家有地无人栽,一家想种无技术’就是我们村曾经的真实写照。每个家庭过日子缺这少那都是正常事,但正因缺那么一点点,想干的事干不了,想赚的钱赚不到,总是让人觉得遗憾。”前不久,高庄镇杏子岭村烟农张宗德回忆起之前的事这样说道。
在2018年年底的一次调研中,沂水县局(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发现,当地的烟叶生产中存在一种由烟农自发组织、自愿组合、自助服务的烟农互助组织。
这种组织通常由一个村里的六七户烟农构成,大家互相“抱团”,共同兴建设施、租用机械、雇用工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合力,缓解了烟叶生产过程中的诸多现实问题。
其实,农民互助小组这种农业组织形式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兴起。如今,虽然在迈向现代化农业的道路上,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农具农械也都已鸟枪换炮,但互助小组因其灵活性、自发性在一些地区得以延续。沂水烟农间的互助组织,让调研人员十分惊喜——这也许就是破解沂水烟叶生产发展难题的那把钥匙。
在充分调研沂水当地已有烟农互助小组情况的基础上,沂水县局(分公司)进一步围绕面积落实、设施共享、用工互助、生产组织、标准化落地等方面展开研讨,探索互助小组规模化、标准化开展的可实施性,并最终决定引导推进烟农互助小组建设。围绕“先行先试、效果带动”的工作原则,烟农互助小组由烟草公司引导,烟农自愿组织,让烟农“抱团取暖,互助共赢”,最终达到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的目的。
以前,烟农自发形成的互助小组往往具有很多不稳定性因素,如财物机制不完善、矛盾化解没人管等。沂水县局(分公司)参与引导后,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的小组建设方案。在小组成立后,他们又为每一组分配相应的烟技员,负责为整组的烟叶种植工作提供助力。如今,全县范围内已成立烟农互助小组103个,分布在16个乡镇的131个植烟村,涵盖烟农635户,覆盖烟田面积达25373亩。这一数字,为整个沂水烟区烟叶种植面积的80%。
在富官庄烟站,为烟农互助小组专门打造的小组之家活动场地格外亮眼。墙面上张贴着关于灌溉、施肥、轮作的技术标准;会议区摆放着互助小组的规章条约;角落处的图书角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关于烟叶生产技术和其他农业生产知识的书籍。
12月26日,在小组之家的一间教室里,高庄镇“山谷金叶”烟农互助小组组长张宗德正和解家洼村烟农互助小组组长王桂勋交流着经验。这间教室如今是他们的“第二烟田”,每年烟草公司都会组织多次组长会议,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之后再由他们分别向各自的组员传达信息。
张宗德打开手机微信,搜索关键词“互助小组”,显示出的群有6个之多。除了“山谷金叶互助小组群”,还有“互助小组组长群”“互助组培训专用群”等。在这些群里,大家交流种烟心得,相互分享经验、解决疑惑,把关于新技术、新政策的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每个种植户。
去年,烟农王彦春家的烟田发现黑胫病的早期症状。他第一时间在本村的互助小组群里提醒其他烟农。很快,这一消息扩散到全镇。后来,王彦春通过在烟田试验,发现只要在烟株染病早期处理掉带菌的病斑,就可以让烟株健康生长下去。这一经验,也通过互助小组在全镇分享。
“其实互助小组最主要的作用不外乎信息、技术、设备的共享,计划轮作换茬以及规模化种植,还有就是在雇工以及土地流转方面形成价格同盟,避免恶性竞争。”王桂勋介绍说。
他所在的解家洼村位于山区,烟田分布零散,灌溉设施落后。浇水难一直是该村种植户面临的难题。互助小组成立后,他对小组成员拥有的水源、供水设备进行了统计,又了解了各家的需求,和组员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年,小组成员决定集资购入一批新的浇灌设备,各家按照烟田面积“凑份子”,共用设备,按序统一浇水,既公平又有效率。这样一来,解家洼村从此结束了烟田浇水难的历史。
同时,集体行动也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难题。一个互助小组就是一个行动小队,组员们集结起来互相帮忙,在生产用工旺季解决了一家一户雇工难的问题,降低了烟叶种植成本。
今年的烟叶生产已经结束,王桂勋说,解家洼村烟农种植的烟叶无论质量还是价格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尤其是上等烟比例已经连续三年创新高。“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烟农互助小组作用的发挥。自己好不是真的好,大家一起好才是真的好。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发展得更长远。”王桂勋说。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