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湖北恩施烟叶收购场上的父子兵

2021年11月02日 来源:中新网湖北 作者:黄玲
A+ A

10月31日晚上10点,在湖北恩施市红土乡大河沟收购组的简陋微机室里,汪振升拨打着那串滚瓜烂熟的号码,不一会儿,电话那头便传出了熟悉的声音。

“我们组历时38天100%完成3800担收购任务,上中等烟比例达到 95.5%,烟叶收购总金额604万元(收购正价),户均收入7.8万元(收购正价)……”汇报成绩单的是红土乡大河沟收购组组长汪振升,接电话的是三岔镇汾水收购组组长汪文,两人既是父子,又是同事,父亲汪文听着儿子开心的汇报,口头上虽没有一句表扬话,但内心却早已认可。

汪文(右)正在指导分级 黄玲供图


出生于1986年的汪振升自小就与烟叶有不解之缘,家中自1984年开始种植烤烟,1998年红土石窑开始推行“白转烤”,汪文作为三岔优秀烤烟烟农代表之一被当地政府请去示范烤烟技术。由于技术过硬,表现优秀,第2年,汪文完成了从烟农到烟技员身份的转变。

起初,汪振升还在为暑期放假不用再编烟绑竿拥有自由空间而雀跃,但后来随着父亲工作的日益繁忙,两人相处时间越来越少,缺少了父亲陪伴的汪振升进入了叛逆期。和父亲之间最大的冲突,爆发在高三那年。汪振升瞒着父母辍学离家出走,离开前,他是打算要和父母告别的,但想到父亲那张严肃的脸,汪振升赶紧收拾行李逃离了家,坐上了开往浙江的汽车。18岁的他,站在恩施汽车站,“享受”着自由的空气。那一年,父子俩没有打过一个电话。后来,他才知道,他在浙江那一年,父亲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直到汪振升在外吃尽了苦头返回家乡考进烟草、成立家庭后,父子之间的矛盾才慢慢有所缓和。

孙子汪家兴的名字是爷爷汪文所取,寓意家和万事兴。自从当了父亲并且从事同一行业后,汪振升越来越理解父亲,开始延续父亲身上的优秀品质。连续6年被评为恩施市烟叶分公司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并与父亲一同站在了领奖台上,在表彰现场的同事打趣道,上阵父子兵,一家出了两先进。

汪振升(中)收购场景 黄玲供图


父亲汪文所在的汾水村是三岔镇老烟区,也是老大难,往年常常是烟叶收购掺杂使假、烟农要级要价的反面教材,三岔镇政府为维护汾水村收购秩序,常年安排村干部值岗维稳,恩施州烟草专卖局销售公司也曾将其列入“黑名单”。2012年汪文临危受命,返回家乡成为汾水收购组组长并担任烟叶质量主评员。到了收购季节,三岔镇汾水村烟农汪学武是汪文亲叔伯弟兄,从小一块长大,想着这层亲密关系,汪学武认为多多少少会送个人情烟,却没想到被一口回绝,吃了闭门羹的汪学武还为此生了气,直到看到汪文对谁都一个标准后也就理解了他的难处。

在收购中,如何平稳有序完成收购,汪文告诉儿子说,“你一定要把一碗水端平,凡事都要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让烟农信服。”汪文认为,作为一个收购组组长,自己就是天平正中的人,哪一方都不能偏,只有做到一视同仁,才能处理好与烟农息息相关的利益问题。

烟农事,无小事。过去红土乡大河沟村烟农烘烤季节全部以煤炭为燃料,费工费力又污染环境。今年,大河沟村新建卧式密集烤房32座,并配置了生物质燃烧机,为方便烟农,汪振升将生物质颗粒燃料直接运送到每家每户,并“一对一”进行了培训指导。与传统烘烤燃料相比,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深受烟农欢迎。

从汾水村到大河沟村,相隔120公里,去年汪文开车去看过一次儿子的工作生活状态,简陋艰苦的工作环境让他担心,但是看到汪振升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却让他放心。“这个年轻人和他的父亲一样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面对艰苦的环境,没有怨言,勇挑重担。”红土烟叶收购站站长张述华评价道。

年轻、肯干、踏实,不怕吃苦的汪振升也渐渐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如今,汪振升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能“独当一面”的收购组组长。父子俩两个村、一条心,在各自负责的片区为当地的烟叶产业振兴贡献着力量。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