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河南洛宁县陈吴乡陈吴村的一片烟田里,技术员宋正熊手持剪刀,挨个给地里的烟株“理发”。刚过白露,阳光还带着几分热度,几垄过去,他满面尘灰十指黑,俨然“卖炭翁”的模样。
临近烟叶收购季,烟农们都忙着采收成熟烟叶、送进烤房加工,他是在干啥呢?
原来,这片地是种子繁育田,“理发”的动作学名儿是“疏花疏果”,去小留大、去瘦留饱、去弱留强之后,能够保证烟株结出质量更高的种子。如果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那么,烤烟种子就是烟叶生产的源头。只有把好种子的源头关、质量关,才能支撑烟叶产量“绰绰有余”,维护烟农的收益,从根本上保证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选育高质量的种子,宋正熊从洛宁县北边小界乡的科研基地跑到了县南边陈吴乡的这片试验田,在村子里一待就是好多年。其中的缘由,还得从洛阳烟区的“品种革命”说起——洛阳烟区十年九旱,夏季还常有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烟株的抗旱、抗病、抗倒伏等特性要求较高。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素来重视优良品种的示范与推广,自2008年起就着手新品种的研究选育工作,针对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自主选育出烤烟新品系LY1306,并于2020年8月通过全国烤烟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
为了便于研发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洛宁县小界乡王村村建立了烟叶农业技术中心科研基地,宋正熊自告奋勇,成了长期驻站技术员。“很多时候我们是边研究、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别看LY1306得到了多位专家的认可,想让它在农民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可不容易。”宋正熊说,“每一项科学研究,都是为后期项目实施打基础。我们只有把科研项目研究透了、试验做扎实了,形成了完整的科研成果,才算对行业负责、对烟农负责。”
王村村属于老烟区,不乏经验丰富的烟农。他们流程熟、技术好,但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在种植新品种的时候采用“老一套”。“同样的育苗方式、同样的管理方法,为啥我这块地的烟长得不好。”刚接触LY1306时,王村村烟农薛治武就时常纠结。
“大家种烟前要先了解这个品种的特点,都说因地制宜,咱们也得‘投其所好’是不是?LY1306属于肥料节约型品种,根系发达、叶片多,咱种的时候得少施复合肥、多施有机肥,落实二次打顶,浇足圆顶水,这样种出来的烟才排场。”面对烟农的疑问,宋正熊随时随地都能开起培训班。
通过落实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第一年试验田的烟叶品质有了质的提高,产量和上等烟比例都远远高于普通烟田。洛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组成员、副经理李占敏介绍说,试验田的生产水平一直处于全县前茅,烟农收益近3年来呈直线上升。不仅是在洛宁,其他地区的烟农也对LY1306频频点赞。截至目前,LY1306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除了洛阳本地,在黑龙江、辽宁和重庆等地也有示范种植,深受烟农认可。
新品系的形象立住了,得有充足的种子才能保证长期可持续发展。“地块选择非常重要,既要通风向阳、无病无害,也要土质好、保水保肥。”为了找到更多合适的地块,包括宋正熊在内的市县两级烟技人员白天爬坡上山、晚上整理资料,终于将种子繁育田选在了洛宁县陈吴乡。
就这样,宋正熊从洛宁县的北边跑到了南边。“其实刚来技术中心的时候,很不理解科研基地为什么要建在远离城市的农村。现在我们明白了,只有建在这里,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假如在市里,想到试验田取个样品,路上开车的时间比取样的时间都长。”宋正熊说。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在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每名研究人员都是如此。“十三五”时期,该中心累计开展自立科技项目36项,其中参与国家烟草专卖局项目2项、参与省烟草公司项目12项、独立承担省烟草公司项目2项,取得科技成果1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省公司科技奖励6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22项、外观设计1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77篇(核心期刊论文51篇),并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