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师傅,给你拜个早年啦!今年不回贵州铜仁老家,留沙过年有没有什么困难,是不是需要我们提供什么帮助……”2月5日,福建三明市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黄锦山走访外省籍留沙过年烟农麻平芝时,仔细询问他当前的基本情况。
麻平芝,33岁,是沙县烟农队伍中最年轻的“铁杆烟农”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外省籍烟农,还是沙县65名烟叶产业经理中的一员。
“未出去打工之前,我一直跟着父母在家种烟,对烟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麻平芝说。
1988年出生的他,从小就和烟叶结下了“烟缘”,但这段特别的缘分曾因生活的无奈而不得不结束。
2016年,麻平芝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时他在老乡承包的工地上干活,地点刚好在沙县夏茂。
“下雨天没事做的时候我经常去堂哥麻兴福家拉拉家常,印象最深的是他经常给我讲述他在沙县种烟有哪些优惠政策,搞到了事情(贵州话,发展不错的意思),且还需要大量引进年轻烟农。”麻平芝向笔者说道。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麻兴福的带领下,麻平芝于2017年成功加入沙县烟农队伍这个大家庭,开启了再次种烟的生活,与烟叶再续“前缘”。
“烟草公司非常关心我,给了很多特别关照。烟草站帮忙协调到一户20世纪90年代盖的农家住宅,解决我‘住’的问题,然后一次性给予34亩的种植合同,满足了我对‘量’的需求。并且,烟草站还与村委会协调,把月邦村集中流转的阳光比较充足、土地连片的烟田和两座烤房给我,解决我对‘地’和‘烤房’的担忧。村里流转来的田块集中又连片,能够机器操作;我投了一些钱买了机器,烟草公司也给了不少补贴,这是帮我省工挣钱啊!”烟草公司的关心关怀,让麻平芝依然记忆犹新。
叶礼通为烟叶浇肥(何明兴/图)
那一年,麻平芝除去成本投入,攒下了7万多元回家,是再一次回归“本行”赚到的第一桶金。
2018年他把两个小孩带到了沙县,沙县县局(分公司)就近协调其子女的入学问题。目前,麻平芝的两个小孩在夏茂就读小学,小孩在身边使其种烟更安心。“沙县人人美心善,包容性大,不会排外,政策好、收入稳,我种烟心里很踏实。”当问及留沙种烟的原因时,麻平芝如是说道。
“早在11年前,沙县县局(分公司)就开始探索以家庭农场为经营主体的‘职业烟农’队伍建设。近几年,沙县县局(分公司)以‘年轻化、专业化、产业化’为方向,从种植计划倾斜、技术指导跟踪、站长负责制等方面积极培育培养烟叶产业经理,麻平芝就是其中之一。”沙县县局(分公司)副经理靖军领介绍道。
麻平芝的种烟收入也是一年一个台阶。2020年,他的售烟收入达到了18.13万元,生活蒸蒸日上,是年轻烟农引进来、留得住、稳下来的典型代表。
另一位沙县外来烟农叶礼通,原本就是位拥有较长种烟经验的“老烟农”。他1974年出生,现年47岁。2013年以前在老家尤溪种植烤烟,由于种种原因在2014年放弃种植烤烟,在尤溪当地的一个木材加工厂上班谋生。
本以为靠着这份工作就可以简单过日子,但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受疫情影响,从去年1月下旬开始,公司生产加工的产品出口量直线下滑,上班有一天没一天的,公司效益差,收入根本没办法保障。”谈及极不平凡的2020年,叶礼通有太多的感慨。
但生活还得继续,上有老,下有小,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路不通,当另谋他路,通往幸福的道路不止木材加工厂打工这座独木桥,新的谋生方式应势而生。于是回归本行,再次种烟的想法因势而起。
“弟弟叶礼异这两年种烟的效益都在30万左右,家里面盖上了小洋楼,在县城也买了一套房子,开着小车种着烟,过得很安逸。去年上班收入很不稳定,看见弟弟在沙县种烟效益这么好,政策好、收入稳,我下定决心再次种烟。”当问及为何再次种烟时,叶礼通如是回答。
2021年,叶礼通签订种植合同42亩。和麻平芝及其他烟农一样,他享有沙县烟农应有的优惠政策。
“烟草公司为我协调到住房、调剂到烤房、流转到土地。再次成为烟农,我心里很踏实,种烟也放心。”叶礼通很自信地告诉笔者。
(作者单位:福建省局<公司> 福建三明市沙县县局<分公司>)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