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健康中国战略也已成为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
控烟行动是健康中国行动和健康上海行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老龄化不断加深,慢性病负担日趋加重的形势下,对日常健康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干预显得更为重要。
上海控烟立法15年
依托法治保障不断提升无烟环境建设成效,为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上海方案”,助力健康上海建设。上海市成人吸烟率自控烟立法以来,已下降了7.5个百分点至19.4%,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目标。
最新公布的2021年全国青少年烟草流行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中学生卷烟、电子烟使用率处于全国31个省份最低。2021年上海人均期望寿命84.11岁,为全国31个省份最高。
01、创新引领、与时俱进的控烟法治化进程
上海是中国较早开展控烟工作的城市之一,1994年制定了政府规章《上海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
2009年12月10日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0年3月1日生效实施,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后,大陆地区首部省级人大颁布的控烟地方法规,并推动全国城市控烟立法进程。
在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举办的世界无烟日主题宣传活动上,对参加戒烟大赛并成功戒烟的公务人员进行颁奖
控烟品牌活动-上海市无烟集体婚礼
2016年11月11日
《条例》第一次修订,实现室内全面禁烟,并于2017年3月1日生效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授予上海市人民政府“世界无烟日奖”。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向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世界无烟日奖
2017年3月1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实施主题宣传活动在世博会原址世博源隆重举办
2022年10月28日
《条例》第二次修订并实施,与时俱进关注新型烟草制品,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
2023年11月1日
当日实施的《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也将控烟作为重点内容,强调持续推进公共场所控烟,加强监督执法和完善戒烟服务网络建设,强化戒烟专业支持等。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和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本市各级健康促进委员会依托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控烟监管力度持续加强,自2017年室内全面禁烟后,全市年均控烟执法处罚金额达220万元以上,至2023年底累计近1600万元,执法力度全国领先,处罚金额位居全国31个省份第一,公共场所控烟状况不断向好。
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从控烟立法前的37.5%下降至12.3%,室内“无烟具”、“无烟蒂”、“无吸烟室”场所的比例继续保持良好,分别为93.4%、90.3%、99.7%,法定禁烟场所电子烟使用发生率为2.2%。
市民对《条例》的知晓率为88.7%,在与上海市民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的15部法律法规知晓度的第三方独立调查中,《条例》排名第一为最高。同时,市民对室内全面禁烟的支持率达98.0%。本市持续对餐饮、网吧、娱乐等控烟难点场所重点开展执法检查,同时对公共场所使用电子烟加强监管并连续开出“罚单”。
02、从首个“无烟世博”到全球健康城市“样板城市”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历时184天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上海世博会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履行后的首次世博会。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政府提出,希望开创先河,办成第一届“无烟世博”。
2009年5月,市人大决定将《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由预备项目转为年度正式立法项目。从法律的层面上控烟,上海创了全国禁烟之先河。2009年7月,上海世博局顺应社会呼声,世博会以绿色、文明、健康为重,全部退还2亿元烟草企业捐款。之后经过多方不懈努力,2009年12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并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后,大陆地区首部省级人大颁布的控烟地方法规,也为上海打造“无烟世博”奠定了法律基础。参照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颁布的《无烟草烟雾大型活动实施建议》,上海首次提出了明确的“无烟世博”标准。
2010年10月20日-21日,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赴上海对“无烟世博”工作开展了联合评估,认为上海世博会自开园以来控烟措施不断完善成效稳步提升,已达到其发布的《无烟草烟雾大型活动实施建议》要求,实现了“无烟世博”目标。2010年10月29日,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宣布上海世博会实现无烟世博目标,成为世博会159年历史上首个无烟世博。2010年,上海在控烟立法和首创“无烟世博”的同时,开启了“无烟上海”1.0时代。
无烟世博
2016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中国上海举办。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是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的首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海向全世界展现了健康促进的“中国方案”和“上海实践”,是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尤其是上海在控烟领域发挥了先锋引领作用,2010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违法吸烟行为将承担的法律责任。2016年11月11日,市人大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决定》,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并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实现室内全面禁烟,“无烟上海”进入2.0时代。
2017年3月1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实施主题宣传活动上,时任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穿上控烟志愿者马甲,点赞和支持上海控烟工作
城市地标世博源控烟宣传
03、与时俱进,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
2021年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明确电子烟属于“新型烟草制品”,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对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2022年3月1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2022年4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
上海于2022年启动《条例》第二次修订
重点关注公共健康,聚焦公共场所禁烟领域,借鉴国际国内做法,听取市民、“两会”代表委员和新闻舆论的意见,推动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10月28日通过《条例》修正案,并于2022年10月28日起施行,是国家层面将电子烟纳入监管后,首个修订控烟法规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的城市,“无烟上海”迈入3.0时代。
2022年10月28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第二次修订,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后的首届进博会,志愿者在张贴新版禁烟标识
同步,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发布新版禁烟标识并启动全市更新,并首先于2022年11月5日-10日举办的第五届进博会更新全部禁烟标识,并在展会期间严格开展控烟监管共治和执法检查。此后,持续开展常态化的电子烟健康危害科普宣传和监督执法,并连续开出公共场所违规使用电子烟的“罚单”。
04、从控烟监管宣传“六个一”模式到控烟行动“三部曲”
一直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致力于打造健康之城,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2019年8月市政府制定出台《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这是全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其中控烟行动明确规划了上海控烟工作的线路图和任务书,并逐步形成和完善控烟宣传与监督执法“六个一”管理模式,即:一套制度(法律、规章、规范、标准等)、一个机制(多部门协同合作与社会共治机制)、一根线(12345控烟投诉举报热线)、一幅图(控烟热力地图)、一张网(全市综合戒烟服务网络)和一系列工作方法(专业支撑、问题导向、人文关怀等)。
控烟志愿者队伍授旗仪式
“十月怀胎·爸爸戒烟”孕产家庭戒烟活动全市推广启动仪式
针对室内禁烟成效日趋向好,而室外游烟问题相对凸显的情况,结合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思路,采取控烟“疏堵结合”策略逐步推进,于2023年世界无烟日在全市推出“控烟行动三部曲”,即“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从室内全面禁烟到室外控烟管理,“无烟上海”跨入4.0时代。
2023年5.31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上发布“控烟行动三部曲”
同时,配套发布全国首个控烟标识系统,包括标准化禁烟标识、室外吸烟点标识和引导标识;编制全国首个室外吸烟点建设规范;连续3年开展健康上海行动专项“室外吸烟点示范建设”,打造无烟环境,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自控烟立法以来,上海市控烟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和成绩,引领全国,接轨国际。同时,控烟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包括烟草业的干扰;控烟社会共治机制和行动的进一步强化和高效贯彻落实;餐饮、娱乐、综合业态等重点场所的控烟监管;党政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家庭等场所无烟环境持续巩固;室外吸游烟造成的二手烟暴露;电子烟危害的宣传教育和有效干预等。
上海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和《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坚持多部门联动和社会共治,知难而进,久久为功,持续加强宣传和执法,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持,不断探索适合超大城市的控烟模式,建设无烟上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