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林翠山青、田园秀美;近观村道宽阔、傣舍雅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昔日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马白镇沙尾冲村如今的真实写照。
马关县境内的傣族因服饰差异分为黑傣、红傣、白傣三个支系,而坐落于马关县西部的沙尾冲村就是典型的黑傣聚居村。在这个黑傣文化浓郁的小村落里,董姐便利店的傣风墙画格外醒目,庭院里的盆栽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商客。
当你走进这间乡村小店时,洁净敞亮的庭院、清新的多肉盆景、独特的黑傣风情墙画、井井有条的商品、热情笑迎的店主……让人不禁眼前一亮,与印象中传统的商品杂乱、环境昏暗的乡村小店大为不同。 “董姐便利店”的店主名叫董鸿玉,是沙尾冲村的一名傣族,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董鸿玉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从“收费员”变身“小老板”。
董鸿玉夫妇在小店庭院里。
扮靓“颜值”“醉”美烟火气
2019年,55岁的董鸿玉为了圆自己的“田园梦”,决定辞去停车场收费员的工作陪退休的丈夫返乡开店。最初是从邻居家租了一个店面,加上开在村里,董鸿玉并没有把小店精心装扮,只是简单摆放几排货架就开张了。
刚开店时,董鸿玉在经营上比较固化,基本上是村里人想买什么她就购什么货,店内商品也不分区域,各种各样的商品杂乱无章地堆在货架上,有些商品长时间搁置在货架的角落,过期了都无人问津。这种经营模式维持了一年多,加上顾客多是本村村民,店铺长期人流稀少、门可罗雀。
“我的店位置很好,就在大路边,路过的人都能看到,而且对面还是村委会,按说店里的生意应该越来越红火,但却没有大的改变。”面对意料之外的反差,董鸿玉瞅在眼里急在心里。
直到乡村振兴号角吹响,村里实施“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等项目建设后,全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建设完善,人居环境大幅提升,来往的商客与日俱增,这才打破了董鸿玉固化经营的日常。
在马关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的指导帮助下,围绕绿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董鸿玉精心设计店内布局,强化硬件升级,挑选了摆件、鲜花、绿植用来装扮小店,店铺显得清新低调、整洁亮堂。
短短一个月时间,小店“颜值”提升,路过店门口的乡亲们不由停下脚步进店参观和买东西,小店充满了烟火气。“以前我的货物都是哪有空就放哪,没个章法,店里也不经常收拾,影响顾客心情,还流失了客户。如今,店铺布局规划井然有序,商品陈列也是分门别类,客户一进来可以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乡亲们空闲时都会来我这个院子里坐一坐、聊聊天。”眼看人气越来越好,生意越来越旺,董鸿玉心里乐开了花。
打造“数字小店”幸福值更高
店面升级改造前,董鸿玉一直靠“土办法”记账,卖出一笔,便在本子上记上一笔,事情多时难免出现糊涂账,而且无法做到对店里的经营情况精准掌握。升级改造后的店铺安装了电脑、扫码枪等工具,配备了“云香印象”店铺管理系统。
“我以前卖了多少、库存多少、赚了多少都是估摸着算账,现在有了‘云香印象’店铺管理系统,不仅能自动收银,还能随时查到进销存的情况,哪些商品畅销、哪个品牌毛利大一目了然,掌握了数据后,经营账算得一清二楚,营业额增加了30%多,一年下来纯收入能到10万元左右呢!没想到我们农村小店也能掌握数字化时代的‘流量密码’。”如今,小店全商品扫码入库、全移动支付、逢卖必扫,依托数字化工具,店里的商品销售情况一目了然,什么最好卖、什么最赚钱一清二楚。
掌握数字化经营妙招后,董鸿玉并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她还建起微信社群,与丈夫搭建起线上渠道,试水直播销售商品,为店铺增加粉丝流量的同时带火了傣家红糖土特产,俨然成为十里八乡颇有人气的“网红店主”。
“真没想到,我的小店也能跟上乡村振兴的脚步,小店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我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离不开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对于眼前的幸福生活,董鸿玉十分知足。
从无特色、无优势、无潜力的“三无”店铺,实现了从洁化、美化向数字化的转变,如今董鸿玉便利店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融绿美景观体验、艺术休闲体验、傣族风情体验于一体,不仅将艺术美学引入传统村落,更以文化创意激活乡村业态。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