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白水镇亮龙潭村赶集日,孟卫元经营的手工编织店格外热闹。“这是我自己编织的毛拖鞋,不仅好穿还暖和。”说起自己编织的手工品,他自信满满。
今年49岁的孟卫元是泸西县旧城镇人,由于先天性胯关节发育不良致左腿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上世纪90年代,为了谋求生计,17岁的孟卫元不顾旁人异样的目光,在母亲的感染下开始学习手工编织毛衣。
孟卫元高兴地展示自己编织的毛线拖鞋。段伟 摄
两年时间里,孟卫元一心扑在研究编织手法、图案设计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孟卫元织毛衣的手法越来越熟练,成品一件比一件精致。“别人需要20天左右,我7天就能织好。”拥有了一技之长,孟卫元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然而好景不长,转眼到了90年代末,机器编织的兴起逐渐取代了手工针织。手工织的毛衣款式旧、工期长,越来越不被看好,孟卫元瞅准商机,拿上父母积攒多年的3800元钱采购了机器和原料,准备大干一场。“当时在村里,他干的这个可是大事,很多人都不敢想,乡亲们都特别佩服他的勇气。”孟卫元的妻子说。
引入机器毛织后,孟卫元不敢大意,每天起早贪黑干活,2005年,恰逢毛织业整体行情较好,加上孟卫元勤快能干,赚到的钱基本够补贴家用。
2010年,由于长期使用机器编织,孟卫元视力下降得厉害,他不得不放弃机器编织毛衣。靠着多年辛劳攒下的积蓄,孟卫元在白水镇亮龙潭集市上开起了一间小店,为大家编织毛拖鞋、板凳等手工品。
一次偶然的机遇,孟卫元通过网络了解到门帘编制,便通过多渠道自学、研究这门技艺。奈何“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孟卫元的编制手艺日趋成熟后,因自己行动不便,一副副样式精美的门帘,销售却成了大问题。“你只管编制,门帘销售的问题我们一起替你想办法。”在了解到孟卫元的情况后,泸西县烟草专卖局片区客户经理第一时间来到他的店铺。
有了这句话,孟卫元的干劲越来越高,客户经理也帮着孟卫元一起拓宽销售渠道。几个月的时间,孟卫元制作的门帘为他增收近3000元,生活也越来越有滋味了。“不经意间在抖音里面看到这幅门帘,很漂亮,正好家里面需要,我就过来买了。”正在赶集的乡亲钱建华说。
闲时,亮龙潭集市喜欢手工编织的乡亲,总会相约和孟卫元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手工编织工艺。在孟卫元的帮教下,邻居周红丽、王荣枝学会了织拖鞋、帽子,乡邻间走动多了,关系也更加和谐融洽了。
在孟卫元的影响下,两个儿女也争气,儿子在开远市一家医院实习,女儿顺利考上山东淄博工业职业学院,一家人过着充满希望和幸福的生活。
“残疾对我来说是不幸的,幸运的是我生活在这个美好时代,如今日子越来越好了,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双手织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孟卫元说。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