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之前,从莫斯科到太平洋,必须通过位于中国的中东铁路。清朝末年,沙俄为称霸远东地区修建了一条“丁”字形铁路,与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穿过中国东北,到达海参崴。它的建成不仅是日俄战争的诱因之一,还对俄国“十月革命”起到了助推作用。关于这段历史,《通向世界尽头——跨西伯利亚大铁路》一书中有很详细的记录,因铁路而建的老巴夺烟厂(注:历史上,老巴夺烟厂多次更名,为方便阅读,本文统称“老巴夺烟厂”),其发展时间线也基本与中东铁路重合。
一百多年前,列强之间以中国为战场的角逐,催生了这条横穿中国东北大地的铁路。在两条冰冷的铁轨之上,一幕幕绵延百年的大戏就此上演。日后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两朵“繁花”,也是在此时崭露头角。
中东铁路1897年8月开始施工,1903年7月正式通车。哈尔滨处于“丁”字形的交叉点上,铁路总部就设在这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的作用,哈尔滨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为一个带有异域色彩的近代城市。
以铁路为依托,30多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和银行。同时,大量外国资本注入,商贸发展迅速。在络绎不绝的“淘金者”中,波兰籍犹太人老巴夺兄弟并不起眼。他们却用犹太人特有的经商头脑,走出了一条成功路。
由于中东铁路施工正紧,大批前来参与建设的移民如潮水般涌入哈尔滨。以俄国人为主的外国人达数千人,这些“洋人”嗜烟如命,却不喜欢当地农民种植的土烟。于是,抽烟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道难题。
头脑机敏的老巴夺兄弟见机行事,于1903年开办了当地第一个卷烟厂。他们低价从俄国境内的烟厂购来大批烟丝,稍事加工后,雇人沿街叫卖,获利颇丰。后来,由于从俄国方面得到了大量补助和订金,他们购置了许多欧洲先进设备,老巴夺烟厂和远东第一百货公司秋林公司一起,成为当地最大的两家企业。老巴夺烟厂就是哈尔滨卷烟厂的前身。
俄国人沿着中东铁路建立了学校、教堂、博物馆,共产主义思想也沿着铁路,在包括烟草产业工人在内的中国人中迅速传播。
1932年,哈尔滨沦陷,老巴夺烟厂被日军控制;1935年,苏联把中东铁路北段(北满铁路)卖给了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抗战期间,烟厂工人和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斗争不仅方向明确、组织有力,而且斗争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既达到了斗争的目的,又有效保存发展了革命力量。
1945年,苏联重新控制了中东铁路,并帮助中国把日本侵略者赶了出去。新中国成立后,老巴夺烟厂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工人们全力保障卷烟供应,支援城市经济建设。1952年,中东铁路结束中苏共管,完全由中国收回。
2018年和2019年,中东铁路和老巴夺烟厂分别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它们作为东北地区主要城市建设的源头之一,见证了东北一个世纪以来的开发建设、民族独立、国家复兴的艰苦历程。
其实,烟草行业在上海、潍坊、武汉等地有多处工业遗产。他们都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各地工业化进程不同阶段的风貌,承载着城市记忆,印刻着百年足迹。
如何通过保护再利用,使工业遗产焕发新的生机,如何让其更好地与现代城市文化、都市生活有机融合,成为不少城市正在探索的课题。
走访散落在各地的工业遗产,仿佛在浏览一部浓缩的中国烟草工业奋斗史。小到个人,那些曾经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车间,是几代人激扬青春的地方,无数或惊天动地或细水长流的故事曾上演;中到企业,那是一段段不可磨灭的发展历程,那个时代的历史痕迹值得铭记与敬畏;大到国家和民族,那是一张张记录和书写历史的珍贵“活页”,承载着我们由弱变强的记忆。
每一处工业遗产的前世与今生,都深藏着人类社会的生长与轮回。无论它从何而来,又最终奔向何方。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