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业制造 > 正文

湖南中烟郴州卷烟厂打造绿色生态工厂 加速技术转型

2025年02月25日 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陈望忠、范梓峥
A+ A

近年来,湖南中烟郴州卷烟厂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大力开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通过引入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全力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生态工厂,厚植绿色工厂建设与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的生态底色。

“碳”路,设计向绿而行

郴州卷烟厂以湖南中烟“双新一体”发展战略为引领,围绕“绿色、环保、经济”核心理念,规划建设绿色工厂。

从工房外墙上看,通过引进加厚加气混凝土墙体、保温装饰一体板、断热型双层中空玻璃窗等技术,阻断无效能量输送;从能源传输路径看,将动力中心与联合工房紧密相连,确保能源输送高质高效;从工厂生态环境看,借鉴“海绵城市”理念,融合工房与绿植,既综合生态环保架构又兼顾美学设计原理,实现“吸碳”又“造氧”,“减污”又“生绿”。

该厂围绕持续低碳降耗,实施精益能源管理,构建能源管理与碳达峰管理框架,从战略管控、目标设定、机制建设方面入手,规划工厂能源管理与碳达峰远景。通过严密的时间推进,做好从生产计划到员工行为,从生产区域到设备设施的能源管理,集思广益、多点发力,从执行层面实现能源精细化、可视化管理,赋能工厂综合能耗逐年下降。

图片1.png

图为郴州卷烟厂联合工房外景

“碳”索,加速技术转型

聚焦“绿色、数字、智慧”主线,该厂以“抓源头治理、控中间过程、强末端处理”,不断强化技术应用,优化工艺流程,提升运行质效,力促工厂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通过推广设备节能新技术应用,对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水循环管路进行改进,逐步完善控制系统,该厂成功实现全过程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锅炉给水在进入除氧器之前的温度提升17.1%。建立制冷系统耗电与生产、环境关联模型,精准采集室外气象、车间温湿度、空调风柜运行等数据,搭建最优能耗供应模式,用科学数据代替经验判断,精打细算为工厂降本增效。

深入开展节能降碳与产品加工质量特性关联性的工艺节能研究,积极探索“两班制”生产模式下车间环境温湿度保障策略,再优化薄荷烟生产完成后的排异味与杀虫通风空调运行模式,在保障产品质量稳定的情况下,提升工艺流程环节的能源使用效率。

在生产区域制冷机变水温、大温差运行方式,动力车间空调高压微雾加湿、变频控制等节能技术的加持下,该厂用电量及蒸汽用量大幅度降低,每天节约天然气468立方米,全年即可减少标煤60吨,节约燃料成本30万余元……

“碳”本,管理夯基赋能

能源都去哪了?有效利用了多少?损耗了多少?这是能源管控要弄清楚的关键问题,也是持续推进节能降耗的前置思考。为精准匹配产品结构、产量规模,科学组织生产,从能源管理角度提供可行方案与决策依据,基于“理得清”“控得住”“降得下”目标,该厂积极探索品牌计划规模、生产组织模式等因素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再造能源购入、转换、传输、使用等业务全流程。通过详细梳理能源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指标,设计39个指标集、666项单项指标,建立相应的功能模块与可制成报表,推行能源定额管理,实现能源全链条闭环管控。

郴州卷烟厂紧抓关键设备、关键人员、关键时段,构建“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网格化能源监管责任体系,推行生产区域“定额管理、区域评价、超额自负”能源使用理念,开展“绿色节能”全员实践活动,推动能源管理从一隅流向全域,由能源管理的执行层面流向员工行为管理。

图片2.png

图为郴州卷烟厂动力车间操作工通过动能设备监控系统观测设备运行状态

“碳”新,望眼未来发展

郴州卷烟厂通过先进的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以“渗”“滞”“蓄”“净”“用”“排”赋能良性水资源循环,实现“污水不外流、大雨不内涝、小雨添新景”,为工厂运营注入澎湃的“水动力”。面对南方雨季带来的电力供应挑战,该厂在成功实施雨污分离改造工作的基础上,借助5G专网和水位传感器,构建实时水位检测系统,依靠47个水位传感器实现对工厂电缆沟水位状态的秒级监测和多级报警,为安全供电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该厂强化源头管控,督促规范排水,加强食堂油水分离改造及乳胶回收排查监管,务实有效推进地面散水收集、污水井地下水渗入、雨水排入污水管道“三消除”任务,聚力污染防治攻坚。

该厂以增加技术“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推进锅炉适配性改造,实施空调水源热泵技术,积极有序推广太阳能、空气源等可再生能源使用,探索开展光伏发电在生产与控制系统的综合利用,提升再生能源使用率。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节能降碳领域的应用,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