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业制造 > 正文

排故利刃——吴国瑞

2024年01月24日 来源:红云红河资讯平台
A+ A

一年时间,能有多大进步?他实现了从一名入职新人到全车间挡车效率第一的突破。

两年时间,能有多大进步?他完成了从一名操作工到设备维修工的跨越。

那十年呢?

十年磨一剑,他已连续两届斩获红云红河集团新疆卷烟厂设备维修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被授予集团“技术能手”称号。

他就是新疆卷烟厂卷包车间包装机修理工——吴国瑞。一身干净利落的工作服显得愈发精神、干练。“做事雷厉风行,遇事沉着冷静”是同事们对他最直观的印象。

微信图片_20240621165805.png

吴国瑞在维修故障设备

学得真本领,就要下猛劲儿

2009年入职的吴国瑞,面对一台台陌生的设备,有着大多“小白”的紧张和茫然。但凭着对机械的浓厚兴趣,他便很快调整好状态,沉下心来跟着师傅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求学之路。

一开始到机台,师傅们不会让新人上手。勤奋好学的他就紧跟在老师傅身后观察怎么操作设备、怎么排除故障,事后一一记录下来。下班回到宿舍,他会把当天学到的技术在脑海中反复“演练”,以加深记忆。吴国瑞很爱动脑筋,也很“轴”,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会反复查看设备的原机图纸,再对照设备来回琢磨,凭着一股犟劲儿把问题弄个明明白白。

在他的努力下,入职两个月便晋升为一名合格的挡车工。

微信图片_20240621165843.png

吴国瑞参加工厂举办的钳工技术比赛

肯吃苦、爱钻研的他并没有因此放慢学习的脚步。作为最年轻的主挡,吴国瑞清楚地知道,要想在主挡中脱颖而出是件难之又难的事情。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反而更激起了他“争强好胜”的那股冲劲儿。

“想把车挡好你得胆子要大,心要细。”曾经的老工段长杨万成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让吴国瑞越发铆足干劲,利用休息时间认真研究设备图纸,观察每一个零部件之间的相位关系,配合的角度关系等等,以此来“吃透”设备的运行轨迹。为了缩小和其他同事的差距,吴国瑞还有一个特殊的记录本——在宿舍墙壁上的一张超大号白纸,每天下班回去都会把产量登记上去。“那可是他的‘硬核’笔记本啊!”曾经的室友张强打趣地说,“知不足而奋进”。对比数据不断分析,不断进步,使他在一年后取得车间挡车效率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2年吴国瑞在自己的努力下顺利加入设备修理团队。

守好设备,就要“摸透”它的筋骨脉络

齿轮的咬合,链条的传送,连杆的运动……这些在旁人眼里冰冷的“铁疙瘩”,在吴国瑞眼里,彷佛都已有了温度,“这你得用心看,零件之间的配合情况是会‘表达’的”,吴国瑞说到。

刚干修理的时候,面对设备故障他一样是“头疼医头,脚疼治脚”,但那些反反复复无法“根除”的“顽疾”,却是一遍遍的提醒着他要换个思路找‘出路’。

于是在有轮保机台或月末检修设备时,吴国瑞又怎肯放掉这种对设备深挖细看的大好时机呢?上百次的实际操练、摸索、视频记录等,让吴国瑞一点一点的摸透了不同机型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他们的不同属性。

“同一个零部件在不同设备上磨损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这你得不定时的去检查,做记录才能了解,不然预防性维修很可能就变成过度维修了。”与设备日复一日的磨合过程中,吴国瑞早已积攒了一本专属于他的“心里账”。

在一次设备巡检时,吴国瑞察觉到有一台设备在运行时,时不时传出的运行声音有些许异常,但一时间又说不准哪里不对劲。凭着一名修理人员的警觉,他绷紧了神经,索性就扎在机台,十分钟、二十分钟……只见他拿着手电筒依旧在设备跟前比比划划。

机台操作工高玲玲关心地说:“吴师傅,要不你去休息会吧?”但吴国瑞却摇摇头说:“我去洗把脸,这样思路会更清晰。”

在他与故障的“对峙”下,问题终究是暴露出来并得到了妥善解决。就这样,一个潜在的设备隐患被他成功扼杀在了萌芽状态,又一次见证了他过硬的专业素养。

微信图片_20240621165913.png

吴国瑞和师傅交流设备维修心得

就是凭着过硬的专业素养,吴国瑞和他的团队继续“稳扎稳打“,一个个实用新型项目也随之落地生根。

经过十年维修生涯的反复历练,而今的吴国瑞早已羽翼丰满,成长为车间设备维修的中坚力量。

“设备有故障,我喜欢叫小吴,小伙子一准儿给你拾掇地利利索索的!”机台48岁的周师傅忍不住夸赞。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