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业制造 > 正文

“智”配有方 “慧”启未来——浙江中烟推进烟叶模块配方数字化转型纪实

2024年05月21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王林、王茜、郝贤伟
A+ A

彩云之南,在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宣威复烤厂,烘制粉碎后的烟叶通过近红外光谱仪扫描,生成的谱图被解析成数据传入原烟质量数据库;

秀丽之江,在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配方员利用这些来自一线的数据对烟叶质量进行分析,再通过数字化手段针对性创新烟叶模块配方……

高效联动的背后,是浙江中烟推进烟叶模块配方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探索。

烟叶模块配方是烟叶原料与产品需求间的“桥梁”“纽带”,直接影响原料利用率和卷烟质量。近年来,浙江中烟紧跟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部署,推进烟叶模块配方数字化转型,持续强化数字技术对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数字引领,明确新路径

数字化转型是加快推进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有力抓手。

顺应大势、融入大局,浙江中烟锚定数字化转型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统筹布局,将模块配方数字化研发列入企业一体化数智化规划,系统提升研发创新工作整体效能。

“我们技术研发部门要主动加强技术研发,尤其要强化数字工具应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从而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创新驱动力,持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浙江中烟技术中心副主任王辉介绍道。

聚焦模块配方数字化研发,浙江中烟立足供应链全流程统筹考量,借助数字化手段向供应链前端延伸,持续优化原料资源配置,挖掘数据资源要素价值,以数据驱动流程再造、业务变革、管理升级。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来自同一产区的同一品种、同一等级的烟叶,不同批次的品质也各不相同。为了保证产品品质稳定、提升烟叶利用效率,烟叶模块配方需要从基础的烟叶品质研究入手,根据当下的烟叶品质及时进行创新调整。

对于推进烟叶模块配方数字化转型,浙江中烟思路清晰、统筹规划,首先对烟叶品质进行数字化表征,利用数字化模型在复烤环节获取大量样本的质量数据,形成一个个数字化“基础模块”,再根据产品生产需求,创新模块配方设计方法,并在复烤加工过程中全程监控片烟质量,从而实现产品需求满足与原料高效利用的“双赢”。

从卷烟到片烟、从片烟到原烟,浙江中烟通过将数字化应用嵌入烟叶配方全链条,让数据说话、靠数据运行、用数据决策,打通烟叶模块配方的数据应用通路,探索出一条烟叶模块配方高质量转型之路。

科技赋能,探索新技术

数字化转型,数据是最基础的生产资料。不同于传统配方设计主要依靠感官测评,数字化配方需要以具体数据表征烟叶品质。

“如何以数字化方式表征烟叶品质”,成为配方人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广泛探索和论证,浙江中烟技术中心决定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烟叶品质模型,采集烟叶品质数据。

数据涉及哪些指标?数据从哪里获取?如何确保数据精准……浙江中烟技术中心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从客观指标表征和主观指标表征两个维度,系统开启模型构建探索。

在客观指标表征模型构建上,为确保指标设置合理、覆盖全面,浙江中烟采集了全国烟叶八大香型生态区1200余个烟叶样本的近红外光谱进行测试。经过不断调整优化,浙江中烟构建的客观指标表征模型做到了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指标的近红外预测结果与传统检测结果偏差小于5%,基本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对而言,主观指标表征模型更为复杂。比如,香型风格作为烟叶特色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如何进行定量表征是推进配方数字化转型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

构建模型不是“另起炉灶”,离不开历史经验加持。浙江中烟技术中心充分结合历史经验,创新探索出基于典型样本的三维指标赋值建模方法,构建起香型风格及感官质量的近红外模型,将“主观经验”进行数字化“客观处理”,实现了主观指标的定量表征。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2022年,浙江中烟构建起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烟叶品质表征数字化模型。其中,涉及四大类共计20余项品质指标,利用风格定量表征、相似度定量评价等技术创新模块配方设计,大幅提高了烟叶配方模块设计效能。

技术前移,实践新模式

来自复烤一线的烟叶质量数据是烟叶模块配方数字化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烟叶配方研究质效。

落实行业部署,主动向前一步,浙江中烟积极协同复烤企业,去年创新将模块配方数字化应用前移至打叶复烤环节。

配方数字化应用前移,首先要将模型迁移至打叶复烤一线。截至目前,浙江中烟已经将自主研发的烟叶品质表征数字化模型“移植”到了委托加工的8家复烤厂,并在4家复烤厂实现了数字化配方前移设计探索,累计将50余个烟叶模块配方应用到了复烤一线。

为确保一线数据真实可靠,浙江中烟联合复烤厂先后制定近红外模型维护管理规范、烟叶取样及近红外检测技术要求等管理规程,实行严格的过程规范管理,并共同构建烟叶质量多维度数字化表征检测合作平台,组建模块配方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库。

随着数据积累、沉淀,烟叶模块配方数字化转型开始“撬动”业务转型。

除了模块配方数字化转型高质量推进,浙江中烟基于此成果进行的延伸探索同样亮点纷呈:烟叶质量评估为原料精准采购指明了方向;不同类别原料差异分析明确了工业分选规程优化方式;数字化识别及配方设计挖掘了潜在烟叶资源价值……

同时,作为协同方的复烤企业不仅提升了技术人员检测及数据分析的能力,也进一步拓展了基于检测平台的工艺加工自主创新能力。

“有了近红外检测,加工片烟的烟碱变异系数由5%降至3%以下,片烟均质化加工达标率达100%。同时,我们还联合浙江中烟基于配方模块成果开展复烤工艺技术创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宣威复烤厂生产技术科科长杨泽会说,通过合作双方实现了共赢。

片烟加工有了“数字监控器”,配方设计实现质量、数量、成本统筹兼顾,从设计结果评判到片烟生产评价全程数字化管控,浙江中烟通过烟叶模块配方数字化转型,大幅提升了模块配方设计效能、烟叶使用效率,烟叶原料品质得到有效保证。

数字潮涌,奋楫前行。浙江中烟表示,下一步将聚焦烟叶原料高质高效利用,加强技术共享、平台共建,持续深化配方技术升级和原料加工研究,努力为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浙江智慧”。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