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相信你一定刷到过肯德基和卫龙的联名广告——“卫你疯狂,龙哥呈上”。
前者是发疯营销的鼻祖——疯狂星期四衍生的“疯四文学”成为了用户之间沟通的社交语言,后者虽然是发疯营销的“后起之秀”,但是与肯德基联手“发疯”,CP感也满满——“疯搭子上线,开年就疯辣!”打响了2025年发疯营销第一炮。
经过各行业品牌的混搭跨界,跨界营销早就是司空见惯的营销手法。不过小编倒是从这次肯德基和卫龙的联名看到了“发疯营销”的影响力,正在肉眼可见的变大。品牌的发疯营销,要么定时“发疯”,要么随机“发疯”;要么独自“发疯”,要么组团“发疯”,可谓是“你方疯罢我登场”。
为啥品牌竞相用“发疯”来赢得消费者的关注?这就证明了,在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精心“耕耘”之下,消费者对于营销的“阈值”和对于品牌的“期待”越来越高。普通的营销手段很难打动消费者的心,而出其不意的“发疯营销”则让消费者感受到“人格化”“情绪化”“趣味化”的营销输出,撬动消费者自发参与和深度互动,自然能得到消费者的“高看”和“厚爱”。
人格化:频繁刷脸,建立人设
品牌人格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发疯营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烟草品牌都致力于品牌人格化的课题,不管是推出虚拟IP形象,比如古田的“小红军”、兰州的“兰小悠”、天子的“追赶者”。
还是用拟人化的营销海报,亦或是在品牌文化打造上更加倾向人格化的表达,比如黄山的“甜润的徽烟”、利群的“生活的利群”、贵烟的“遇见贵州,人间烟火抚人心”,虽然都在强调品牌“人格化”后温情、温暖的一面,但是始终难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与快消品行业其他的“发疯”案例相比,烟草品牌的营销总是显得“正统”“克制”“冷静”,腔腔倒是想说:适度发疯有益健康。对于一贯“正经”的烟草品牌来说,偶尔来一次“发疯”营销,没准会有更加强烈的“反差萌”,引发更多人围观甚至二创,而实现更广范围的传播。品牌就能用更小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流量,从而降低营销成本,形成高性价比的营销。
情绪化:借势营销,实现共情
年轻人是烟草品牌一直想要贴近、研究的对象,但是难得其法。时移世易,烟草品牌之前所有的营销动作都是针对60/70/80后人群奏效,随着时代的改变,当代年轻消费群体不管是生活态度、消费观念、日常喜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对品牌营销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这两年,各行各业品牌营销最注重的是什么?是“情绪价值”。如今,消费者愈发重视情感的满足、精神上的共鸣以及互动体验。品牌如果能够深入消费者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嘴替”,则更有可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青睐。所以,烟草品牌不仅要研究年轻消费者的外在口感偏好,更应该构建能够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营销环境,创造更多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新功能、新价值、新模式。2024年是发疯元年,抖音上带#发疯日常话题的相关视频有几百亿的播放量。身处压力爆棚的当代社会,当代年轻人主打一个“与其精神内耗自己,不如发疯外耗别人”。“发疯营销”为品牌与消费者实现共鸣提供了一个抓手。
趣味化:嘴替“发疯”,趣味爆棚
发疯营销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深入到年轻受众群体中,在娱乐中释放情绪、在欢笑中舒缓压力,而且这种更加贴近年轻打工人生活的营销方式,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占领消费者心智,保持消费者对品牌的好奇心和关注度。
“发疯营销”实质上是品牌拉近与用户距离,赢得流量的营销策略。看似疯狂,实则是为了创造一种新鲜感,以同频心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2025年,烟草品牌也可适度“发疯”,让消费者看见一个鲜活的、生动的、不一样的自己~!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